會澤娜姑鹽水石榴的傳奇故事

時間:2023-12-20來源 : 中國網作者 : 姜定才

在烏蒙山腹地的雲南省曲靖市會澤縣娜姑鎮,源遠流長的鹽水河兩岸種植了漫山遍野的石榴樹,5.5萬畝石榴滋養著7個村近2萬人,石榴成為當地群眾心目中的“脫貧果”“致富果”“幸福果”。石榴種植托起群眾脫貧致富夢想,石榴産業進入現代化生産階段,書寫出無比生動的新時代傳奇故事。2023年,鹽水石榴總産量達6萬噸,産值超過6.8個億,每人平均産值達3.4萬元,每人平均純收入達1.5萬元。


悠久種植歷史

雲南石榴種植歷史約3000年,《新纂雲南通志》記載,“石榴,舊名安石榴,原産高加索,三世紀時輸入中國,輾轉亦盛植滇中。”會澤石榴種植記載最早見於乾隆《東川府志·物産·果類》清光緒前後,鹽水石榴已著省內外。

娜姑鹽水石榴因産于鹽水河流域而得名,種植歷史上千年。20世紀七八十年代,娜姑石榴以“雲南水蜜石榴”之名遠銷香港、澳門,被譽為“神石榴”;1990年、1993年、1995年被評為省優産品;1995年在昆明“科交會”上獲金獎;2012年,“鹽水石榴”獲國家地理標誌農産品稱號;2017年被授予“雲南名優水果”。

鹽水河地處烏蒙山腹地,係金沙江流域小江支流。鹽水河谷氣候幹熱,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土壤為羊肝沙和紫砂土,富含維生素、氨基酸,PH值接近中性,是得天獨厚的石榴生長沃土。獨特的自然環境造就特殊的石榴品質,鹽水石榴皮薄、果大、色鮮、粒飽、核軟、汁多、味甜,含有豐富維生素C,營養價值極高。

現代栽培技術

鹽水石榴産業品種是關鍵、技術是支撐、資金是保障、基礎是平臺。一顆軟籽石榴的種子,更新了落後、退化的老品種,重塑了鹽水河“神石榴”的品牌;一個專家小院的落成,攻克了種植難題,讓石榴産業茁壯成長;一渠清水引入,灌溉了乾渴的石榴,滋潤了果農的心田!

自2004年始,會澤縣引進突尼西亞和紅如意軟籽石榴品種試栽,改良鹽水石榴退化品種。經過栽培馴化,突尼西亞和紅如意軟籽石榴橫空出世,成為鹽水河畔的“當家”品種,果農爭搶種植。軟籽石榴平均單果重510克,特級果重1000余克。鹽水石榴畝産1500公斤以上,按今年市場均價6至8元算,畝産值可達1萬元至1.2萬元之間,是群眾增收致富的一個好品種。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多年來,每到石榴生産季節,縣農業部門堅持送技到府、培訓到戶、重點幫扶,僅今年就派出技術人員70余人次,舉辦鹽水石榴標準化種植技術、病蟲害防治培訓12期,1200余人次參訓,發放各類技術資料1500余份。同時,申報成立高正清專家基層科研工作站,對接雲南省農業科學院相關專家,加強新品種引進試驗、示範,開展産、儲、銷試驗示範項目,提升種植科技含量。

自脫貧攻堅以來,全縣整合涉農資金4.5億元發展石榴産業,實施30余個配套項目,建成灌溉渠道42.3千米、蓄水池6259立方米,安裝供水管道240千米,實現水上山、管到地、旱能灌、澇能排。新建和改擴建運輸主幹道30.65公里、基地産業路18.83公里,夯實鹽水石榴産業發展平臺。

高端冷鏈物流

為了打造現代石榴産業園區,做大、做強石榴全産業鏈,讓石榴産業發揮最大效益,會澤縣在娜姑幹海子村投資1.6億元,建設佔地50畝的鹽水石榴冷鏈物流園區。園區項目分兩期建設,一期投入整合財政涉農資金5000萬元,建設石榴冷庫、分揀線、石榴汁加工廠11092平方米;石榴零售、電商、快遞發貨平臺1402平方米;石榴現場交易中心1083平方米;道路鋪設2100米及其他室外附屬工程。二期工程將重點建設水利、交通等生産設施。

今年9月23日,在幹海子石榴産業園,3條現代化石榴分揀線源源不斷運轉著,輸送帶上的石榴滾雪球般從各個端口分揀出來。負責人介紹説,石榴分揀線把石榴等級精準分揀出來,省工省時,按等級銷售,讓群眾賣個好價錢。在石榴交易中心,石榴堆得像山丘一般高,果農們忙得不亦樂乎,他們忙裝袋忙談價忙裝車,臉上流著汗水,嘴角露出笑容,心裏甜滋滋的!長龍般的大貨車把成千上萬噸石榴源源不斷運出。

娜姑鎮黨委書記肖書耀介紹,冷鏈物流園區分揀線通過智慧化分揀,實現石榴分類分級定價,推動産業標準化建設;石榴汁生産項目每年收購石榴次果1萬餘噸進行深加工,減少群眾損失1600萬元,延長産業鏈條,提升産業附加值;電商銷售平臺可同時滿足50余家電商、快遞線上、線下交易,日交易量高達500噸;園區帶動群眾就業增收,每年務工收入達260萬元。

龍頭帶動發展

娜姑鹽水石榴産業關鍵靠龍頭,一大批創業志士披荊斬棘、傾其所有發展石榴産業,成為敢吃“螃蟹”第一人。正是因為有了他們的示範帶動作用,廣大群眾才踴躍加入石榴種植行業,讓鹽水石榴産業做大、做強。

發基卡村書勇石榴種植合作社是由楊書、楊聰、楊勇親哥三個創辦的。曾經走出大山在昆明當老闆的兄弟三人,原本已衣食無憂,過上了別人羨慕的日子。然而,為了發展家鄉,做大石榴産業,8年前,哥三個帶著在大城市積攢的所有積蓄,毅然回到家鄉,一頭扎進荒山,帶領群眾種植鹽水石榴。從老闆到果農,老哥三個白臉曬成黑臉、雙手磨起老繭、衣服沾滿泥巴,資金緊張時把昆明的房産也賣了“填”進荒山種石榴。功夫不負有心人,幾年後,他們硬是把家鄉上千畝荒山變成了綠水青山、金山銀山。如今,書勇石榴種植合作社擁有鹽水石榴基地1200余畝,帶動52戶脫貧戶種植石榴400余畝,帶動120余名村民常年在基地就業。書勇合作社壯大了,當地村民擁有了三份收入,土地流轉租金、基地務工工資、家庭石榴種植收入。合作社負責人楊勇介紹,今年,合作社石榴産量800噸,産值480萬元左右。回想荒山創業之路,楊勇認為:“雖然艱苦,但是值得!不僅自己致富,也帶動了鄉親們一起致富。”發基卡村支部書記顏晶介紹,全村種植石榴5000余畝,擁有合作社9個,家庭農場11家,30畝以上的種植大戶23家,今年石榴産值達2000萬元。

發基卡村黃國全夫婦是石榴交易中心最開心的人,他們坐地收購群眾送來的石榴,無論多少、無論大小他們都一律收購,儘量讓果農多賺錢。黃國全説,他們的底氣來自在昆明圓通快遞工作的兒子,兒子每年都要通過快遞發出上千噸的石榴,大、小石榴都有發貨渠道,不愁賣不出去,就怕群眾種不出來。説話間,夫婦二人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娜姑鎮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劉洪介紹,鹽水石榴規模種植大戶46戶,種植面積佔總面積的60%左右,大戶帶動了當地村民務工增收、種植增收,他們是鹽水石榴産業發展的創業者、領路人。    

書寫共富篇章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依託鹽水石榴産業,會澤縣創新推行龍頭企業綁定合作社、合作社綁定農戶的“雙綁”利益聯結機制。鎮、村黨組織通過帶貧獎補、低利息貸款、水費減免等措施,發展壯大新型經營主體,引導、督促新型經營主體積極履行帶貧、幫扶責任。娜姑鎮鹽水片區21家公司綁定了66家合作社,合作社通過技能培訓、訂單收購、農資供應等方式,綁定2125戶7137人脫貧戶和238戶836人監測戶。脫貧戶、監測戶通過就地務工、土地流轉、生産託管等方式,實現家門口務工,既獲得了穩定收入,又照顧了家庭,還發展了自己的石榴産業。

目前,公司、合作社共種植石榴29000畝,帶動脫貧戶、監測戶發展10100畝,片區5310戶18491名群眾全部受惠于石榴産業,呈現出“黨員帶群眾、大戶帶小戶、共奔致富路”的聯動創富好局面。

會澤縣農業農村局局長饒彥章説:“産業興鄉村興,産業強鄉村強。會澤鹽水石榴産業支撐了當地群眾脫貧致富,立下了汗馬功勞。在鄉村振興的實踐中,我們將大力搞好科技服務,打牢基礎設施,做大做強産業鏈,引導群眾建設現代石榴産業園,實現‘産業興、生態美、百姓富、鄉風好’目標,繪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美好畫卷。”(姜定才)

(責任編輯:孟君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