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漾濞:繪就山水畫卷 好生態“變現”好生活

時間:2023-11-29來源 : 中國網作者 : 江靜龍 熊貴才 熊梓富

時下,走進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漾濞彝族自治縣蒼山西鎮,只見在蒼山白雪的映襯和濃淡雲霧的繚繞中,光明村猶如被托在雲端,“村在林中、林在畫中、人在景中”的幸福感從滿院低矮的竹籬笆柵欄溢出來,讓人流連忘返。

漾濞縣以學促幹,把學習成效轉化為幹出實效,緊扣生態資源優勢,採取“生態+”的方式,持續深化做好山水文章,努力把好生態變現為好生活。

生態+融合 風景變“錢景”

2023年,大理州開展首屆“鄉愁大理·最美鄉村”評比,平坡鎮向陽村阿尼麼村民小組入選其中。阿尼麼以幹農家活、吃農家飯、住農家屋、享農家樂為主題,聚焦有藝術、有鄉愁、有故事、有溫度、有品質五大要素,立足當地山石自然風景、原鄉農耕文化、民族音樂風情,將農村活動、農事勞動、田園景觀、鄉愁美食、民族音樂等資源進行深度融合,構築成了阿尼麼的文化底蘊,滿足了人們多元化休閒旅遊活動需求,形成了以農促旅、以文興業、以旅促農、農文旅融合助推阿尼麼鄉村振興新模式。

“讓老家留住鄉愁,讓自然成為生活,讓阿尼麼成為新時代鄉村振興的樣板。”看到村莊越變越美,該村村委會副主任李江女介紹道,以007藝術農莊為重點,村民通過經營具有濃郁鄉愁味道的民宿企業、參與經營服務、銷售農特産品、申報公益性崗位等方式,並先後實施“數商興農”和“網際網路+”農産品出村進城工程,開展“談三農”視頻直播帶貨,銷售農家土雞、火腿、雞樅、核桃、板栗等本地特色農産品,輻射附近5個自然村村民實現就近就業,累計支付農戶年工資190余萬元,村級集體經濟年增收5萬元,村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實現了翻番。

漾濞縣依託優越的生態旅遊資源,著力構建全域旅遊的新格局,文旅産業“七大工程”穩步推進,並不斷拓展文旅産業鏈條,探索“文、旅、農、商、學、康”等産業融合發展新路徑,推動文旅産業提質轉型、融合升級,生態賦能文旅的優勢逐漸凸顯,阿尼麼、石門關、光明村等一大批文旅新業態矩陣聯動作用發揮愈益明顯,持續為經濟社會發展增能添勢,讓風景線成為“錢景”良好的“生産線”。

生態+振興 産業變“長業”

“利用獨特的工藝,經過破碎、油脂分離、輥磨、研磨、高溫殺菌等工序,生産環保袋等産品,讓核桃殼實現完全利用,不産生任何加工剩餘物,原材料利用率高達100%。”雲南印覺環保集團總經理胡道堯介紹説,將進一步延長漾濞核桃産業鏈,是核桃殼變廢為寶的關鍵一環,切實提升核桃産品的附加值,提高核桃果農收入。

核桃産業是漾濞縣的支柱産業,也是漾濞一直精心打造的“土特産”文章。工作中,漾濞始終堅持綠色主導,全力抓實核桃産業振興示範縣創建,推行“黨總支+科研機構+管護公司+合作社+農戶+基地”的“6+”運作模式,將全縣核桃林地分為三類經營管理,依託漾濞核桃研究院等專業力量,在核桃疏伐控密、測土配方施肥、降冠改造、品種改良等技術上實現突破;同時,全力建設産業園區,在核桃精深加工、核桃機械設備製造、核桃林生態效益轉化上持續發力,核桃殼環保新材料、水代生態制取核桃油、核桃仁酒、核桃醬油等新工藝實現“全核桃”利用,完成107萬畝核桃林碳捕獲碳封存及其生態産品價值評估,每年生態産品價值111.42億元,讓漾濞核桃林成為群眾的水庫、錢庫、糧庫、碳庫。

漾濞縣還著力打好綠色牌助推農業産業高品質發展,把資源優勢與産業興旺有效銜接、傳統産業與特色産業有效銜接、綠色銜接,探索出“核桃+魚腥草”“烤煙與貢菜、水晶豌豆輪種”等複合種植模式,並以訂單農業的方式,對農戶進行全程無害化種植技術培訓,降低農業面源污染,全力提升農田利用率、産出值。

“李家莊蘋果園在日常管理過程中,嚴格按照綠色食品標準進行生産管理,目前已是第四次取得了綠色食品認證。”該縣綠色食品發展中心楊永梅介紹到,截至目前,漾濞縣共有31家企業獲得綠色食品、有機産品、無公害農産品認證,共計涉及産品50個。

生態+保護 流水變“流金”

“漾濞是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自然資源得天獨厚,綠色生態是底色,更是高品質發展的‘富礦’。”該縣縣委書記張世偉在全縣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講到,“漾濞縣堅決扛牢扛實生態環境保護政治責任,不斷提升思想認識的深度、環境保護的力度、污染防治的強度、人居環境的美度、綠色轉型的速度,在降碳、減污、擴綠、增長上走在前、作表率。”

憑藉蒼山西坡的生態稟賦,漾濞縣全面做好“水經濟”文章,讓生態流水變為“流金淌銀”。依託地熱資源富集,探索“溫泉+”,推動以溫泉開發帶動旅遊、康養等産業升級提效,石門關溫泉、大理漾波溫泉等熱水經濟初具規模,大理州首個州級職工療休養基地在漾濞石門關掛牌;同時,先後引進滇東、嘎密溪、雪月、哆哆等礦泉水廠,並成立弓魚水産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特色水産冷水裂腹魚養殖,每年可投放雲南裂腹魚魚苗50萬尾,年産成魚15噸,其他魚類成魚10噸,銷售收入300萬元。

“全縣有117條河流,總量達12.6億立方米,水能蘊藏量達45萬千瓦。以蒼山水系、黑惠江水系為核心,以山、水、林、田、湖、草等為要素,著重在流域水質協同共治方面與大理市等周邊縣區全面開展蒼山洱海一體化深度合作,合力構建以森林、水系及濕地生態系統為主體的區域生態保護屏障。”該縣水務局局長竇龍光説道,漾濞縣以水土保持、河長制、水資源保護管理工作為重要抓手,努力打造“水清河暢、岸綠景美、人水和諧”的生態環境。

漾濞縣切實壓實黨政責任,全面建立健全機制,採取以空間規劃引領、底線約束、用途管制、佈局優化,推動産業綠色轉型發展,縱深推進綠美漾濞建設,創新轉化生態産品價值,提升生態文明成色,全力推進漾濞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江靜龍 熊貴才 熊梓富)

(責任編輯:孟君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