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47歲的李國友幹了一件“大事”,他將自家撂荒多年的幾畝山坡地重新翻犁了一遍,準備來年全部種上工業辣椒,因為今年種植的5畝多工業辣椒讓他嘗到了甜頭。
(群眾正在對工業辣椒進行挑選)
李國友家住雲南省楚雄州南華縣紅土坡鎮法郎村委會羅家村民小組,今年,他家首次種植工業辣椒就獲得了不錯的收益,掙到了錢,家裏裝修、置物、辦傢具,日子過得像辣椒一樣紅紅火火。“去年種了5畝辣椒,毛收入近7萬元,刨除成本也有4萬多元的凈利潤。”談起這幾年的收入,李國友滿臉的喜悅。
(拿到辣椒售賣錢的椒農面露喜色)
在南華縣紅土坡鎮,像李國友一樣的椒農有很多,他只是其中的一個縮影。目前雖已入冬,但仍是當地工業辣椒采收的季節。
紅土坡鎮立體氣候明顯,山高箐深、全年無霜,低熱河谷濕潤的氣候和充足的陽光極其適合工業辣椒的生長,種植出來的辣椒色澤好、品質優。尤其紅色素、辣椒鹼、成熟度在行內都屬上乘,市場上深受廣大客商的青睞,産品供不應求。
近年來,南華縣因地制宜,積極調整農業種植結構,始終把特色農業種植作為結構調整、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堅持把工業辣椒、綠米椒、冬早蔬菜、有機蔬菜種植作為綠色産業、富民産業和朝陽産業來重點打造,持續挖掘發展潛能,成功探索出一條“糧食産量不減産,群眾收入再增加”的高效農業發展之路。
“我們採用‘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産業經營運作模式,實現企業與農戶的無縫對接,並積極探索集生産、加工、銷售、品牌為一體的産業化發展路子,通過宣傳發動、基地帶動和技術推動,今年紅土坡工業辣椒的種植面積已達480畝,産值達到500余萬元,現在已成為除烤煙之外種植面積最大、受益農戶最多的經濟作物。”紅土坡鎮鎮長李維俊介紹説。
發展現代農業産業體系,“頭尾”呼應至關重要。在打造工業辣椒産業過程中,南華縣充分打造“農頭工尾”效應,堅持規模化種植、鏈條化發展、標準化生産、訂單式行銷、全域化帶動的發展思路,探索工業辣椒種植新模式,積極探索一體化全産業鏈發展格局。
“農頭工尾”,顧名思義就是農業在前頭,工業在末端,而對於辣椒産業來説,種植技術就是“農頭”的基礎。
“種植工業辣椒,技術是關鍵,廣大農戶在種植辣椒時,因為缺乏專業指導,就會影響收成。因此,我們一方面選育出適合咱們這裡種植的辣椒好品種,進行全過程技術指導服務,另一方面我們給予農戶收購保底價,打消群眾的顧慮,幫助農戶增收。”紅土坡鎮法郎村黨總支書記張夏興旺介紹。
(熱鬧的辣椒收購點)
為了延伸工業辣椒的産業鏈條,紅土坡鎮在做好工業辣椒“農頭”文章的同時,還積極探索辣椒烘乾加工基地建設,進一步挖掘辣椒産業全鏈條的增值潛力。用心抓好辣椒産業的“工尾”,目前,年烘乾1000萬噸級的辣椒烘乾設備和廠房也正在緊張有序的建設中。
“到今年底我們的烘乾企業將建成交付使用,從明年開始,我們從周邊鄉鎮收購過來的工業辣椒將在這兒完成原料除雜、辣椒去蒂、品相篩選、辣椒烘乾等各道工序,真正做到從生産種植、精深加工、倉儲貿易為一體的産業發展格局。”在紅土坡鎮工業産業園,宣傳委員魯麗華走進廠房,一一介紹辣椒“變形記”的每一道工序。
據了解,2024年南華縣將持續擴大辣椒的種植面積,重點在紅土坡、五頂山等鄉鎮發展工業辣椒種植、在羅武莊、一街等鄉鎮發展太子椒種植、在雨露鄉、龍川鎮等鄉鎮發展綠米椒種植,讓小辣椒真正成為當地的富民大産業。
(椒農前來交售辣椒)
辣椒的一體化發展和全産業鏈延伸,不僅激發了農業農村活力,更厚植了生態底色。紅土坡鎮正在從“辣椒大鎮”向“辣椒強鎮”縱深邁進,“錢”力十足。(尹正斌 南華縣融媒體中心供稿)
(責任編輯:孟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