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霜儘是心頭血,灑向千峰秋葉丹。”
寒露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七個節氣,也是深秋的節令。每到此時,位於雲南省迪慶州香格里拉市的納帕海便仿佛成為了一幅濃墨重彩的油畫。廣袤的草原成了一片金黃的海洋,皚皚雪峰倒映于湖泊之中,純凈碧藍的水面上,多種多樣的水鳥在自由的嬉戲......在大自然出神入化的描繪下,一筆筆艷麗的色彩在這裡繪成了最純粹原始的自然之美,治愈人心。
納帕海,漢語意為“森林背後的湖”,是國際高原濕地保護區,總面積2400公頃,海拔3266米,湖面面積31.25平方公里。青龍潭、納曲河、旺曲河從東注入,湖四週有落水洞9處,湖水從落水洞泄入尼西湯滿、五境吉仁,匯入金沙江。
納帕海是雲南低緯度高海拔最具代表性的季節性湖沼濕地,一年四季擁有不同的景色。夏末秋初,納帕海雨水頻降,草原大部分被湖水覆蓋,形成大面積湖泊。上年秋末至次年夏初,湖水下落,露出大片沼澤草甸,納帕海與依拉草原連成一望無際的大草原。此時,水草肥美豐茂,牧草茵茵,野花遍野,是牧民最理想的天然牧場。“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是對納帕海的真實寫照。
納帕海的森林資源以雲杉、冷杉林為主,其次是雲南松、高山松及其他針闊混交林。境內的森林可分為針葉林、闊葉林、竹林、灌木林4個森林植被型。深秋季節,這些植被逐漸染上金黃,與皚皚的雪山,連綿的草原,澄澈的湖泊共同賦予了納帕海別樣的高原景致。
過去,隨著遊客的增多,再加上放牧、水污染等問題,納帕海濕地出現退化現象。為不斷提升生態環境品質,保護納帕海,10年來,迪慶州與科研單位、高校及環保組織合作開展科研監測工作;清理垃圾、水草、漂浮物等;實施三期濕地生態效益補償項目;開展廢舊圍欄拆除、共比村民小組窩棚回遷、春宗村民小組生態馬道及馬廄建設、哈木谷牽馬設施搬遷等濕地保護恢復項目;積極開展進村入戶環保宣傳工作......通過“退、減、調、治、管”多管齊下,堅持科學治湖、系統治湖、依法治湖、全民治湖,在納帕海保護區的嚴格管理下,實現從“人進湖退”到“人退湖進”的轉變,同時把濕地保護內容寫入各村村規民約,讓保護意識逐步深入人心。
如今,納帕海的生態環境品質持續向好,越冬候鳥和度夏鳥類品種、數量顯著提升。一幅幅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麗畫卷在納帕海徐徐鋪開。
每年10月,從青海、甘肅乃至域外南來的黑頸鶴不遠千萬里來到納帕海,與斑頭雁、白鶴、黃鴨、赤麻鴨、綠頭鴨、黑鸛、灰頭鶴、大白鷺、白尾海雕、金雕、禿鷲等珍奇異禽共同覓食、嬉戲、繁衍生息。它們有的在納帕海上空盤旋飛舞;有的忙著築巢、孵卵或給雛鳥喂食;有的三五成群,在水面上穿梭遊弋,時而潛水覓食,時而追逐嬉戲……納帕海儼然已經成為了冬季候鳥的樂園。(姚敏 迪慶州文化和旅遊局供圖)
(責任編輯:孟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