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雲南省楚雄州雙柏縣大莊鎮的連片農田裏已是稻穗金黃豐收在望,農戶們養殖的稻花魚也是個大肥美,處處呈現出一幅稻香魚肥的豐收圖景。近年來,大莊鎮開展“一田多用”、稻漁綜合種養,打造“稻田+”産業模式,獲得了耕地保護、生態改善、産業提質、農民增收等多重效益。
以“稻”穩糧守耕地
走進大莊鎮幹海資村,763畝高産示範田裏的稻穀在陽光照射下披上了金黃的光,稻浪滾滾,稻香襲人。隨著一陣陣馬達聲轟鳴,收割機來回穿梭于稻田間。等候裝運稻穀的三輪車停放在路旁,不久就裝了滿滿一車。
高效便利的生産、灌溉條件,得益於耕地保護政策。為進一步提高耕地品質,2023年共計投入3626萬元實施土地整理項目,平整土地1406畝,其中新增水田1090畝,進一步完善配套灌溉溝渠、水池、泵站等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擴大糧食種植面積,保護糧食安全。目前全鎮種植水稻7930畝,預計實現糧食産量4690噸,産值達2820萬元。
以“稻”創新收“漁”利
依託優厚的農業資源和産業基礎,大莊鎮大力打造“戶均1畝稻花魚示範鎮”,“稻田+養魚”産業模式下的稻花魚也喜獲豐收。2022年底,青年企業家張勇返鄉幹起了農業,打造水稻“認養一畝田,魚米送到家”的新型農業認養模式。
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認養人”的模式,簽訂協議實行託管方式,全程提供水稻育苗插秧、田間管理、摸魚體驗等服務,認養人可實時到田裏進行監管,實現從田間到餐桌全程可追溯管理。不僅增加了農民和村集體的收入,還帶動了鄉村旅遊。
據鎮農業農村服務中心主任蘇賢軍介紹,2023年全鎮打造認養水田試點示範區2個共226畝。全鎮7700余畝稻漁種養實現稻花魚産量23萬公斤,産值達1100萬元。
以“稻”為媒融農旅
沿著下沙烏觀光健步道一路走過,競相綻放的鮮花、巨幅的“稻田畫”、青翠欲滴的採摘園、相映成趣的稻田魚……一幅清新淡雅的田園風光鋪陳開來,吸引眾多遊人前來“打卡”。
以稻為媒,結合農田建設、觀光農業、休閒採摘打造田園綜合體。配合稻田風光,插稻秧、賞稻畫、聽蛙聲、做美食,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鄉村旅遊新業態。同時利用春種、秋收重要時間節點,豐富特色鄉村旅遊節慶娛樂活動、舉辦“仙鶴節摸魚比賽”“稻田音樂會”“媒體采風”等活動10場次,打響“稻花之鄉”品牌。打造生態旅遊、農耕體驗、美食品味為一體的美麗鄉村田園生活綜合體,有效促進農民增收,讓村集體經濟強起來。2023年以來全鎮接待遊客3萬餘人,其中彩稻觀光打卡遊客1萬餘名,實現旅遊收入750萬餘元。(孫凈蓉 周文智 雙柏縣大莊鎮人民政府供稿)
(責任編輯:孟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