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綠春松東村“四個特色”譜寫民族團結進步新篇章

時間:2023-09-22來源 : 中國網作者 : 佚名

雲南省紅河州綠春縣松東村以第四輪“十縣百鄉千村萬戶”示範引領工程(以下簡稱“十百千萬”工程)為動力,充分發揮縣城附近“衛星之村”、綠水青山“生態之鄉”、古道馬幫“驛站之所”及本土文化“傳承之地”等優勢,突出彰顯“滬滇協作植深誼、黨群同心築新夢、産業發展求振興、文明培塑展新顏”四個特色,全面譜寫民族團結進步新篇章。

滬滇協作植深誼,錦繡千里結碩果。橫跨千里的滬滇協作,讓相隔千山萬水的上海和綠春之間架起了堅固的友誼橋梁。近年來,松東村以東西部協作幫扶項目資金為主軸,統籌整合“十百千萬”工程、“黨建引領,六村同創”等項目資金728萬元。按照“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生活富裕”的要求,改造民房85戶,完善道路、飲水、電力、公共服務等配套設施,建設小花園、小果園、小菜園、小庭院、文化廣場600平方米,建設古巷2個、網紅打卡點1個。打造了“驛道文化”“文創園”茶文化體驗中心、休息服務平臺、農家樂及生態農業體驗區等載體,實現遊玩、體驗、購買“一體化”服務,“民族團結+鄉村振興”模式成效明顯,兩地人民之間的深情厚誼結出了豐碩的成果。

黨群同心築新夢,共譜時代魚水情。在創建民族團結進步示範村過程中,組織村內黨員、回鄉幹部、群眾參與村莊規劃設計,開展幹部規劃家鄉行動座談會3次,召開群眾大會5次,收集意見建議135條,力求做到“一村一方案”“一村一特色”。黨員幹部作出帶頭示範,組織村民投工投勞1570人次,群眾配合拆違拆臨50處1500平方米,村民主動拆除自家廢圈舍、廢廁所、廢墻墟35處,騰出鄉村建設新空間。組織動員幹部群眾主動騰退空間、自覺投工投勞,將縱貫村子中間的大衝溝填平,新建民族團結進步主題廣場。村黨支部以資源共治共用的理念,真情實意抓民生,鼓足幹勁促發展,實施有機茶葉提質增效、百香果示範基地、稻田養魚、梯田棧道、農家樂等建設工程,村民就地務工260人,惠及全村470人,人民生活水準得以提高。黨員幹部群眾團結一心,同栽民族團結之花,共用繁榮發展成果,譜就了新時代的魚水之情。

産業發展求振興,文旅相濟促交流。松東村積極響應“一縣一業”茶産業發展戰略,充分利用村內萬畝茶園資源,堅持産旅融合發展理念,改造提升茶葉1000畝,引進實體企業與茶農合作,提高茶産品的産量和品位,推出了“松東壹號”散茶、餅茶、小片茶。打造松東電子商務平臺村級聯絡點,茶葉、紅米、八角、草果等農産品實現直播帶貨銷售,結合線上線下拓寬銷售渠道,産品銷往廣東、湖北、黑龍江、吉林、遼寧等地。在房前屋後實施“微景觀、微花園、微菜園、微果園”“四微工程”,重塑“開門望景、憑欄賞花、進園澆菜、入院探果”的鄉愁記憶,建設“看得見青山、望得見綠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鄉村。融合森林、村寨、梯田、水系等元素,全面打造村莊,充分展現中華文化符號和中華民族形象本土化元素的時代內涵。創作村莊logo圖案,打造村莊水景觀和人馬驛道墻畫,詮釋水元素在傳統文化中的地位,展示古老馬幫文化、農耕文化、刺繡文化等。深挖當地民間故事《妥底瑪依之歌》中“兄妹鋤暴安良,追求幸福生活”的感人情節,賦予妥底瑪依花(當地一種白杜鵑花)以民族團結進步深意,並創作圖案進行雕刻裝飾展示,展現中華民族形象本土化元素。松東村憑其地理區位、自然景觀、古茶文化、農耕文化等優勢,成為了一個縣域打卡網紅點,促進了各族人民的交往交流交融。

文明培塑展新顏,齊心共築新家園。按照“黨建引領促進鄉村治理”思路,以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為引領,組建巾幗連心志願服務隊、青年志願者服務隊、黨員先鋒志願服務隊,開展治亂、治差、治危、治軟“四治行動”,實踐“先進有獎、落後有懲、護村有隊、管水有制、種田有標、植綠有責、保潔有約”的鄉村治理“七有”工作法。挖掘培育志願服務、鄉風文明等方面涌現出的典型事跡,組織評選“文明新風示範戶”“清潔文明示範戶”“文明家庭”“好媳婦戶”“好婆婆戶”,引導群眾見賢思齊,説文明話、辦文明事、做文明人。依託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農家書屋、小廣場等陣地,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實踐活動,設立“一戶一願墻”,讓群眾表達自己的願景。通過強化基層自治、提升人居環境、提高治理水準,不斷構建共治共用的社會治理格局,為譜寫民族團結進步新篇章添枝加葉。(綠春縣委統戰部 大興鎮黨委供稿)

(責任編輯:孟君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