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東川區:天南銅都舒畫卷 綠色蝶變新家園

時間:2023-08-23來源 : 中國網作者 : 姜定才 王傑雲

昆明市東川區在創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中取得了顯著成效,為全國綠色發展提供了東川樣本。

荒山變青山是最鮮亮的底色

“座座山頭走蛟龍,條條溝口吹喇叭。”這是曾經東川泥石流暴發時的生動寫照。小江流域107條泥石流破溝每年泄吐出大量泥沙,淹沒了良田沃土,沖毀了橋梁道路,給長江中上游造成嚴重的水環境破壞。

東川人民發揚“烏蒙磅薄走泥丸”的樂觀精神,走“山水林田湖草沙礦”綜合治理路子,按照“山頂栽樹種草、山腰打壩攔砂、山腳修溝排洪”的措施,總結出“穩、攔、排、改”“四字”模式,創造出“肋坎槽”和“V”型“東川槽”泥石流治理專利。

東川人民創造出“漏斗底魚鱗坑整地技術”,改變了小江流域“年年種樹不見樹”的現狀,有效破解了在荒山上乾旱少雨種樹難的課題。

治沙、治水、治山和治礦“四治”模式的推廣和運用,使東川生態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10年來,東川共實施人工造林29.8萬畝,草原修復6.8萬畝,森林草原面積佔國土面積的64.38%,森林覆蓋率由2005年的20.77%上升到2020年的40.55%。如今,東川的天藍了、山綠了、水清了,荒灘和荒山變成了綠水青山,轉化成金山銀山。

荒山變産業是最堅強的支柱

面對山河破碎、城市破舊、企業破産、希望破滅的“四破”窘境,東川以重整山河再出發的勇氣治山治水,重建園區,走綠色環保型工業發展路子,引進高科技産業。2004年,四方地建起首個産業園區,重點發展銅、磷精深加工和再生資源綜合利用産業;2008年,北城區建起第二個産業園區,重點發展銅基新材料和新能源等産業。

昔日泥石流荒灘和荒山上産業之花常開常新,崛起了亞洲規模最大、科技領先的正大集團300萬隻蛋雞養殖場,總投資達7.5億元,佔地面積1570畝,年産蛋3.9萬噸,年産值達5.1億元。雲南中洲海綿投資3億余元,建成雲南最大海綿城市新型建材現代化生産基地,把尾礦、廢石和冶煉渣變廢為寶,研製出海綿城市建材系列優質産品,為國家海綿城市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

荒灘變良田是最豐盈的飯碗

“世界泥石流博物館”蔣家溝泥石流“斷流”了,那些曾經天崩地塌、驚濤駭浪的泥石流暴發場面早已定格在歷史的鏡頭裏,成為塵封的記憶。而今,荒灘變成了良田沃土,沖積扇上2600多畝高穩産農田沃野連天,稻香禾旺。

大橋河片區經過艱苦卓絕的治理,已變成萬畝良田,新建的野牛村坐落在田園中,放眼望去稻浪滾滾、白鷺翩翩。姑海社區黑水河通過治理,重現魚米之鄉,萬畝稻田蒼翠悠遠,千畝魚塘荷花盪漾。

“從泥石流中失去的,要從泥石流中奪回來”,東川人民發揚與大自然抗爭的意志、決心和勇氣,在小江流域修復新增4萬餘畝良田,新增農業産值2.8億元,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裏,打造出大寨億元大蒜産業、小江千畝西瓜連片等品牌,涌現出沃隆農旅融合“大觀園”和姑海魚米之鄉綜合體等一大批現代農業“航母”。

荒灘變樂園是最壯美的詩篇

東川人民因地制宜,無中生有,在泥石流沙灘上開闢賽道,舉辦賽事,現車賽已連續舉辦了17屆。東川泥石流汽車越野賽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區域性賽事成長為國家級賽事,2012年,成為全國精品越野賽事,並正式上升為國際賽事。“經濟轉型,賽車開道”,今年“五一”期間,東川有23支車隊、90輛車參加了比賽,四海遊客紛遝而至,創下了旅遊綜合收入1.22億元的大單。

紅土地、牯牛山和太陽谷等一大批旅遊景點相繼亮相,構成以小江、金沙江水上旅遊為引擎,以轎子山、牯牛山山旅運動為驅動的“東川大旅遊格局”,打造永不重復的賽道,守護七彩斑斕的紅土地畫。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昔日荒山嶺,今朝綠成蔭;昔日灘塗地,今朝聚寶盆。天南銅都舒畫卷,綠色蝶變新家園,一幅幅“一江清水,兩岸青山”的美麗畫卷正在東川徐徐打開。(姜定才 王傑雲)

(責任編輯:黃俊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