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兩山”實踐論文寫在元陽大地上

時間:2023-08-21來源 : 中國網作者 : 張喆

2013年6月22日,紅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觀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十年來,雲南省紅河州元陽縣在保持哈尼梯田“四素同構”生態系統、傳統耕作習俗和景觀風貌之美的基礎上,探索出一條文化遺産保護與鄉村振興發展深度聯通、同頻共振的道路,將“兩山”實踐論文寫在了元陽大地上,

匯聚起哈尼梯田保護、傳承、發展的強大力量,走出了一條發揮世界文化遺産價值、推動傳統村落保護利用、打通“兩山”轉換通道的新路子。

保護優先,守住“綠水青山”

推進森林資源保護恢復。2013年以來,累計投入2.94億元實施植被恢復工程,植樹造林25.6萬畝,實施退耕還林1.47萬畝,發放退耕還林補助金4686萬元,遺産區森林覆蓋率49.57%,林草覆蓋率67%。東西觀音山被列入省級自然保護區,遺産區生態環境恢復成效顯著。

抓好傳統村落保護管理。自2013年以來,累計投入9.33億元,不斷加大對傳統民居和傳統村落的保護力度,改造傳統村落64個,累計修繕民居4504余幢,掛牌保護傳統民居1603幢,依法拆除“兩違”建築328幢,整治民居風貌2662幢。持續開展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逐步實施82個村莊“兩污”治理工程。同時,制定出臺《元陽縣支援購買商品住房實施細則(試行)》,按照“一戶一房一補貼”的原則,對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遺産核心區符合補助條件的購房者每戶補貼30000元,目前已落實100戶。遺産區村落風貌更加統一、人居環境不斷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民居和村寨更具原真性、更有特色、更富鄉愁。

守住哈尼梯田耕種紅線。嚴格執行《基本農田保護條例》,始終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方針,不斷加大哈尼梯田保護力度。累計投入1.31億元,先後對老虎嘴、螺螄田等片區修復梯田4933畝,哈尼小鎮片區、多依樹片區、勝村片區、攀枝花螺螄田片區、牛角寨良心寨片區梯田恢復往日景觀。

重視哈尼梯田水系維護。2013年以來,累計投入2.63億元實施東觀音山水庫、農村飲水安全等36個水利項目、229件農村飲水工程和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實行溝渠管護村民自治,恢復推行傳統的木刻分水法和“趕溝人”制度,修繕梯田溝渠86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積74.67平方千米,控制灌溉面積可達6670畝,全面提升水資源利用率,遺産區6.6萬群眾的安全飲水得到解決。

發展優化,打造“金山銀山”

綠色産業帶動增收致富。自2016年以來,在哈尼梯田累計投入3564.64萬元,實施“稻魚鴨”綜合種養示範4.52萬畝,示範區畝産值達8000元以上,輻射帶動區畝産值達5000元以上,累計惠及群眾39148戶,有力保障了哈尼梯田的永續利用,梯田紅米被認定為“雲南六大名米”之一,元陽榮獲“全國糧食生産先進縣”“中國生態紅米之鄉”稱號。累計投入4700萬元,研發優良子種、建設紅米生産線,開發紅米系列産品10余個,直接帶動3.9萬名群眾增收致富。同時,深入挖掘民族優秀文化,投入3000余萬元,開發民族刺繡、哈尼竹編、民族銀飾等産品,帶動一批小作坊發展,讓1.8萬餘名群眾實現在家門口就業,有效解決了“空心老人”和“留守兒童”問題。

數字監管強化保護利用。投入專債資金1000萬元實施元陽縣數字哈尼梯田建設項目,建成元陽哈尼梯田遺産區數字監管平臺,為用數字化手段抓實哈尼梯田遺産區保護利用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積極與阿里巴巴合作,成立阿裏數字鄉村元陽實行基地。截至目前,發展網上梯田認種40.5畝實現收益12.15萬元,發展哈尼梯田數字藏品收益實現10萬元。

農文旅融合實現保護髮展。圍繞哈尼梯田世界級文化品牌,著力保護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哈尼四季生産調、樂作舞等8個項目先後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哈尼梯田文化博物館開館,《哈尼古歌》遠赴米蘭世博會駐場演出,舞劇《諾瑪阿美》和《哈尼交響·歡樂新春》音樂會在京公演。積極開展農耕技能風采大賽、“開秧門”“豐收節”實景農耕文化節等文化活動,全面促進農文旅融合發展。實施“AAAAA”景區創建工作,推進傳統村落改造、重點旅遊村寨打造等項目,箐口、阿者科、埡口、大魚塘被列入中國傳統村落目錄,吸引國內外眾多遊客觀光旅遊;發展鄉村客棧266家,直接帶動就業5000余人,間接帶動10000余人,實現經營收入3000余萬元,年均吸引遊客349.1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44.8億元,元陽被評為省級旅遊扶貧示範縣。

機制創新,傳承“千年文明”

提高站位,扛實保護責任。制定《元陽縣大抓哈尼梯田保護利用行動計劃》,推行“點對點”負責制和分片包保制,31位縣處級領導69家縣級部門實行挂圖作戰。明確細化縣級、鄉鎮、村寨、村民四級管護權責,強化對資源環境及周邊生態環境保護管理的主體責任,促進哈尼梯田保護管理合理化、規範化、科學化,營造了保護哈尼梯田人人有責、哈尼梯田人人共用的良好氛圍,切實增強了全民參與保護的熱情和文化自覺。

建章立制,推動永續發展。嚴格執行《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哈尼梯田保護管理條例》《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哈尼梯田保護管理條例實施辦法》《紅河哈尼梯田世界遺産地生態旅遊發展規劃》等一系列規範性文件,科學劃定生態紅線和開發保護範圍,注重保護遺産區原始風貌、自然生態和文化特色,全力保護好哈尼梯田的原真性、完整性、系統性。2022年在遺産區分別發放耕地地力補貼1010余萬元、實際種糧農民一次性補貼300余萬元,惠及群眾22124人,遺産區群眾保護、耕作梯田的積極性持續提高。

傳承弘揚,鑄牢民族團結。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將種在大地上的民族團結、刻在梯田上的中華符號得以傳承,讓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世界文化遺産哈尼梯田綻放出彩。自2013年以來,累計投入民族團結資金4971.5萬元,創建民族團結示範鄉鎮3個,民族團結示範村40個,全縣共創建“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3個,中國傳統村落村寨7個,省級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單位34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單位262個、示範家庭720戶。(中共元陽縣委書記張喆)

(責任編輯:黃俊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