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元陽:傳承千年農耕文明 守好鄉村振興之魂

時間:2023-08-21來源 : 中國網作者 : 張喆

傳統山地農業縣如何實現鄉村振興?怎樣才能找準鄉村振興的“鑰匙”?雲南省紅河州元陽縣結合當地實際,依託“世界文化遺産、千年哈尼梯田”靚麗名片,做好“田文章”,打好“融合牌”,傳承和弘揚優秀農耕文明,讓千年哈尼梯田在新時代煥發出蓬勃生機,走出了一條具有元陽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一粒米”鏈出鄉村振興“大産業”

元陽梯田紅米産於世界文化遺産元陽哈尼梯田裏,是哈尼人民種植了1300多年的優良品種。雖歷經歲月更替、時代變遷,但梯田紅米依然保持著千年獨特的品質,展現了千年農耕文化智慧的延續和創新,讓“一粒米”穿越千年繁衍生息,孕育成如今的大産業,鋪就了鄉村振興的新“稻”路。種植標準化,“鏈農”參與促增收。制定出臺《元陽縣哈尼梯田紅米産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紅河哈尼梯田紅米生産技術規程》,健全完善梯田紅米品牌管理制度和紅米種植及加工技術規範,推進梯田紅米産業規模化、標準化、現代化發展。元陽梯田紅米順利通過國家地理標誌登記及證明商標註冊,梯田紅米品質均達國標二等糧以上。採取“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種植生産經營模式,建設優質糧源基地15萬畝、優質紅谷繁育基地1500畝,並通過無償提供紅米籽種、農技培訓、種糧補貼、簽訂收購協議等措施,引導鼓勵農戶種植梯田紅米。目前,全縣種植梯田紅米10萬畝,總産量達3.5萬多噸,實現農業總産值2.2億元。加工産業化,“鏈主”引領育品牌。充分發揮元陽縣糧食購銷有限公司國有龍頭企業示範引領作用,引進培育呼山眾創公司等一批梯田紅米精深加工企業,生産梯田紅米線、留胚紅米、精製紅米、水碾米等紅米産品,開發紅米酒、紅米糊、紅米茶等系列附屬産品。完成註冊“阿波紅呢”“梯田印象”等6個商標,元陽梯田紅米先後榮獲第九屆中國昆明泛亞國際農業博覽會優質産品金獎、“雲南六大名米”“雲南名牌”“雲南農業十大領軍品牌”等多項殊榮。元陽縣被授予“中國紅米之鄉”稱號。行銷多元化,“鏈隊”帶動興産業。借助“網際網路+梯田紅米”銷售模式,通過“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的方式,強化供需對接,注重線上線下多元化立體化行銷,打開了紅河州內各縣市以及昆明、玉溪、文山等代理商銷售市場。同時,在京東、中信易家、淘寶等平臺開設旗艦店,孵育銷售網店165家,讓梯田紅米搭乘電商銷售“快車”走出大山。2022年,全縣銷售梯田紅米2500多噸,銷售額近4000余萬元。

“稻魚鴨”開啟鄉村振興“密碼鎖”

元陽縣持續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入呼山眾創農業有限公司,大力發展“稻魚鴨”綜合種養模式,千年哈尼梯田煥發出新活力,實現“一水多用、一田多收、一戶多業”的綜合效益,走出了一條生産發展和生態保護互融共生、互促共進的産業致富新路子。目前,公司已建成專業合作社示範稻魚鴨高效養殖示範基地700余畝,輻射帶動23000多戶農戶發展“稻魚鴨”綜合種養2800余畝,年均助農增收930余萬元,曾榮獲全國“萬企幫萬村”優秀民營企業稱號。引培“一個企業”,創新稻漁綜合種養模式。聚焦重點産業,積極引進培育呼山眾創農業公司,以哈尼梯田稻漁綜合種養為主體,佈局“一丘田”“一粒米”“一條魚”“一枚蛋”産業鏈,突出打造魚苗繁育、集裝箱養魚、稻漁綜合種養三大特色産業。建成元陽縣首個水産苗種場,引進適合梯田養殖的福瑞鯉等新品種,年供應魚苗1000萬尾以上。依託全國水産技術推廣總站、中國水産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等提供技術支撐,構建元陽哈尼梯田稻漁綜合種養技術體系,推動傳統哈尼梯田漁業産業轉型升級,畝産值由單純種植水稻不到3000元提高到目前的10000元左右,實現哈尼梯田“千斤糧、百斤魚、千枚蛋、萬産值”的綜合效益。公司先後榮獲“全國水産技術推廣總站示範苗種場”“國家大宗淡水産業技術體系核心示範點”“國家級稻漁綜合種養示範區”等10余項殊榮。推行“一種模式”,構建聯農帶農發展機制。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利益鏈運作模式,實施流轉土地付租金、招聘務工付薪金、股份合作付股金、保底收購付底金的“四金”增收方式,公司年均投資近380萬元用於群眾流轉土地,與28個村委會簽訂村集體經濟發展合作協議,資金入股到企業,每年按7%保底分紅,實現村集體經濟年均增收5萬元。打造“一個品牌”,傳承弘揚千年農耕文化。全力打造和培育“哈尼哈巴”等稻漁綜合種養綠色生態品牌,通過對原産品採取統一品種、統一收購、統一加工、統一包裝、統一品牌、統一銷售“六統一”的方式,徹底扭轉哈尼梯田農特産品“散、小、雜”現象,推動産銷一體化、産品標準化發展。舉辦中國農民豐收節——“稻花魚”豐收節等系列活動,向全國代表和相關媒體宣傳優質稻漁産品和哈尼梯田千年農耕文化,不斷擦亮“世界文化遺産、千年哈尼梯田”靚麗名片。

“農文旅”開拓鄉村振興“共富路”

元陽縣阿者科村因其保存完好的“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構生態系統和獨特的哈尼傳統民居,成為紅河哈尼梯田5個申遺重點村落之一,也是第三批國家級傳統村落。在工作實踐中,該村始終堅持以農業為基礎、以文化為內核、以旅遊為載體,深挖哈尼梯田稻作文化,不斷豐富旅遊業態,助推農文旅融合發展。規劃引領,促進“兩山”轉化。邀請中山大學專業團隊為阿者科村制定了“阿者科計劃”,通過智力援助和政府支援,組織村民成立村集體旅遊公司。公司股份實行等額制,鄉村旅遊發展所得收入三成歸村集體旅遊公司,七成歸村民所有。村民分紅按傳統民居保護分紅40%、梯田保護分紅30%、居住分紅20%、戶籍分紅10%執行,真正實現了資源變資産、村民變股民。2019年3月至今,阿者科村累計接待遊客8.21萬人,實現旅遊收入219萬元,共舉辦旅遊分紅7次91.15萬元,戶均分紅達14146元,讓村民實實在在享受到了生態旅遊帶來的效益。堅守底線,實現永續發展。為守住千年古村落,最大程度規避商業開發對傳統民居的破壞,元陽縣加大資金投入,對全村51棟傳統民居進行掛牌保護,有力保障了“四素同構”生態系統的原真性、完整性和可持續性。同時,健全完善村規民約,積極引導村民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村容村貌美麗宜居,村莊環境乾淨整潔,群眾幸福感、獲得感顯著增強。合理開發,留住鄉愁記憶。圍繞賞田園風光、憶古村鄉愁的思路,在保持傳統村落原真性和遺産完整性的基礎上,推出“自然野趣、傳統工藝、哈尼文化”3個主題的活態文旅體驗項目和19種精品活動,向遊客展現傳統村落的淳樸、原真和寧靜,滿足了城市遊客回歸自然的本真需求,喚醒遊客內心深處的鄉愁記憶。目前,阿者科村也從原本“遠在深山無人知”的傳統村落搖身變成了遠近聞名的“網紅村”,併入選了世界旅遊聯盟“全球百強旅遊減貧案例”和央視紀錄片《告別貧困》《中國減貧密碼》,擴大了文化影響力和綜合效益。(中共元陽縣委書記張喆)

(責任編輯:黃俊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