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東川區:“牛奶河”到“魚米之鄉”的生態轉變

時間:2023-07-18來源 : 中國網作者 : 姜定才 丁強

昆明市東川區委、區政府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新發展理念,積極探索小江治理、開發模式,走“山水林田湖草沙礦”綜合治理路子,按照“山頂栽樹種草、山腰打壩攔砂、山腳修溝排洪”的措施,總結出“穩、攔、排、改”“四字”模式,創造出“勒坎槽”和“V”型“東川槽”泥石流治理專利。通過10年的艱苦探索和治理,昔日的“牛奶河”變回了“母親河”,小江流域泥石流沙灘變成了“魚米之鄉”。

東川區地處長江中上游金沙江流域,金沙江支流小江貫穿東川全境,長約138公里的小江是東川人的“母親河”。然而,由於受到銅礦尾礦污染,小江的水體變成了乳白色,“母親河”變成了“牛奶河”,導致小江河流域的農業受到嚴重污染,“牛奶河”江水不能飲用,小江西瓜不能食用,小江稻米無人敢吃,小江農業因“牛奶河”事件幾乎遭到毀滅性破壞。

在新發展理念的指引下,東川區直面現實,克服困難,以重整山河再出發的勇氣和決心,相繼開展了治理河道、整治礦山、關閉污企、植樹造林、土地整理等規模化、持久化行動,有效打擊了礦山私挖濫採行為,規範了河沙開採程式,創新了泥石流治理模式,在小江流域築起了生態、環保之“銅墻鐵壁”。經過10年之功,小江流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泥石流沙灘變成了美麗家園。

生態環境變好了,“魚米之鄉”重現小江流域。烏龍米軟香、可口,是米中珍品。東川區種植優質烏龍米3000余畝,實施稻花魚綜合養殖項目1000畝;種植時令蔬菜1000余畝,走穩小江流域特色産業發展之路。圍繞建設“東川魚米之鄉”定位,著力打造“稻田+”現代農業産業園,建成集水稻育苗、加工、彩色稻田景觀區于一體的“魚米之鄉”。

拖布卡小江河谷光熱資源豐富、晝夜溫差大,種出來的西瓜糖分高、口感沙脆。依託東川區現代農業産業園,通過引進新品種、新技術進行試驗、示範。今年,小江流域共種植西瓜2000余畝,畝産量3噸左右,均價達5元。小江西瓜因品質上好成為市場搶手貨,在上海、昆明深受消費者“搶購”。

東川區阿旺鎮向陽社區11名共産黨員,帶頭流轉荒坡荒灘100余畝,在泥石流沙灘上投資76萬元,種植橙子樹。3年多過去,昔日的荒灘變成了“金果園”,又黃又大的橙子挂滿枝頭,引得前來採摘的客人絡繹不絕。向陽社區黨委書記張關華説:“由於是社區共産黨員入股帶頭種植的橙子,因此取名‘黨員橙’。‘黨員橙’施的是農家肥,澆的是山泉水,全程不打農藥,殺蟲、除草用的是傳統無公害土法”。

拖布卡鎮新店房村種植紅土橙2000余畝,帶動幾百戶群眾增收致富。目前,挂果面積500余畝,畝産達1800公斤,市場均價15元左右。新店房橙子甘甜可口,汁鮮味美,深受消費者青睞。曾經6個橙子拍出21400元,一號橙子王重0.9公斤,拍出10200元,二號橙子王重0.8公斤,拍出3000元……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證明,小江清則經濟興,小江綠則群眾富。作為全國鄉村振興示範縣的東川區,正描繪著“一江清水、兩岸青山”的美麗畫卷,實現了“天南銅都舒畫卷、綠色蝶變新家園”的美好願望。小江治理模式成為長江中上游金沙江流域的治理典範。(姜定才 丁強)

(責任編輯:黃俊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