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南瓊玉看紫陶,破繭成蝶見曙光”。二十年前,雲南省紅河州建水縣銀發人才謝恒用這句話概括了建水紫陶産業發展前景。在馬成林、陳紹康、譚知凡等一批銀發人才的帶動下,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建水紫陶這一古老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推動紫陶産業形成乘勢而上、聚勢而強的良好局面,讓建水紫陶閃耀東方。
(建水紫陶博物館館長謝恒講述建水紫陶的發展史)
銀發慧眼識非遺,照亮紫陶前行路。一直熱衷紫陶文化的銀發人才謝恒,在退休後走訪了原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以及建水縣大部分在世的制陶師傅,組建建水銀發紫陶人才團隊。全縣23名銀發紫陶人才針對建水缺乏系統的理論研究,沒有完整的文字記載,社會對其歷史文化和工藝製作的認知程度很低等問題,多次對建水境內的龍窯遺址和相關陶瓷考古發掘點進行田野調查,出版了《建水紫陶工藝》一書,把雜亂無章、散落於民間的紫陶製作技藝歸納為泥料製備、手工拉坯、濕坯裝飾、雕刻填泥、高溫燒制、無釉磨光六大工序,構建了建水紫陶傳統製作工藝的理論系統。
銀發助力樹品牌,桑榆獻策出精品。在銀發藝人的帶領和指導下,全縣紫陶人才如雨後春筍,蓬勃發展,全縣目前共有高職40人,中職300余人,初職500余人,初步形成了建水紫陶老中青梯形人才隊伍,建水紫陶以乘風破浪之勢,走出建水,走出雲南,走向全國。近十年,建水紫陶已成為雲南省“工美杯”展評的主角,成為國家級工美、陶瓷展會不可或缺的亮點,每年都能收穫數量可觀的省級、國家級獎牌、獎狀,在第十四屆中國陶瓷藝術設計大賽中,建水紫陶就獲得13項金獎、16項銀獎、8項銅獎的殊榮。
(培養下一代紫陶藝人)
(學習如何拉胚)
銀發推動有創新,精品層出顯初心。今年4月,隨著“紫氣東來·陶醉上海”雲南建水紫陶文旅宣傳月系列活動在上海豫園啟幕,建水紫陶陰刻陽填,無釉磨光的精湛技藝,展示中國傳統文化的非凡魅力,銀發藝人們精心挑選了200余件建水紫陶精品陳展于豫園華寶樓內,展品種類多,裝飾手法豐富,涵蓋茶壺花瓶、杯、茶罐、文房等類目,這些紫陶作品出自建水的老中青三代匠人之手,每一件都集實用性與觀賞性于一身,既是歷史的見證,也是寶貴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呈現,更是建水紫陶薪火相傳、後繼有人的重要體現。
(上海參展的紫陶)
據悉,建水縣委組織部、縣委老幹部將在建水縣紫陶園區採取“黨建+銀發人才+小作坊”的形式,吸納優秀銀發藝人,壯大紫陶銀發人才隊伍,對園區及縣內小作坊進行全覆蓋一對一幫扶,培養更多優秀的紫陶人才。一批批銀發紫陶藝人在“質如鐵、明如鏡、聲如磬、潤如玉”的建水紫陶中詮釋銀發擔當,讓傳統優秀的非遺文化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盧紅艷 建水縣委老幹部局供稿)
(責任編輯:黃俊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