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節氣遊雲南】穀雨 | 尋蹤高黎貢山的神奇物種

時間:2023-04-19來源 : 中國網作者 : 王忠靜

“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

4月20日,迎來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穀雨。降水增加,降雨充足而及時,滾滾的怒江更顯驚濤拍岸、急流奔涌,巍峨的高黎貢山愈加草木菁菁、蔚然深秀。在雨水的洗滌下,入眼處一片新綠,林間百鳥悅鳴。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下簡稱為高黎貢山)由此慢慢進入雨季,植物在雨水的滋潤下蓬勃生長,呈現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

(雲海遊龍 杜小紅攝)

高黎貢山坐落于怒江西岸,是三江並流世界自然遺産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級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以保護生物、氣候、垂直帶譜自然景觀、多種植被類型和多種珍稀瀕危保護動植物種類為目的。

(白尾梢虹雉)

四月,正是採春茶、喝穀雨茶的好時節。在高黎貢山的茶葉基地內,茶農們身挎茶簍,指尖翻飛,嫺熟地採摘著古茶樹的新芽,臉上洋溢著喜悅。這數萬株古茶樹,是來自大自然最珍貴的饋贈。

(林間溪流)

曾幾何時,馬幫的鈴響還在崇山密林間回蕩。三千多年前,中國先民沿著這條最早的南方絲綢古道,翻越高黎貢山,運送茶葉、玉石、銀等,從這裡走向世界,往來商貿。在其後200多年,北方絲綢之路上才響起西域的駝鈴聲。如今,在保護與開發中,茶業再次煥發生機,“高黎貢山”茶,成為一張亮麗的國際茶業名片。

(龍陵秋海棠的花 (2022年發表的新物種) 丁洪波攝)

高黎貢山可不只有古茶樹。4000多米的垂直高差,造就了其極為壯觀的垂直自然景觀和立體氣候,孕育豐富而獨特的物種,享有“世界物種基因庫”“世界自然博物館”“野生動物的樂園”等美稱。

(高黎貢山之巔的彩色濕地 艾懷森攝)

2016年發現新物種騰衝掌突蟾,2017年發現紅鬣羚在中國的新記錄,2018年首次拍攝到雲豹活動影像,2019年發現新物種騰衝齒突蟾,2020年發現頂果木、中華雙扇蕨、印緬石蝴蝶等3個新記錄種……自1986年建立至今,高黎貢山已發現動植物新種627種。山中不知歲月流逝,未知的物種還在這片凈土上繁衍生息,等待著人們的探尋。

(高黎貢山之巔的高山草甸)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高黎貢山保護區有10個植被型,16個植被亞型,68個群係;國家Ⅰ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有6種,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30種;有亞熱帶、溫帶、寒帶地區藥用植物1000多種;觀賞植物460-600種,竹類約40余種。被譽為“世界物種基因庫”,蘊育著極為豐富的野生植物資源。

(大樹杜鵑)

比大熊貓還稀有的天行長臂猿,憨態可掬、萌點十足的小熊貓……與野生植物一樣,高黎貢山擁有著豐富的野生動物資源。據不完全統計,保護區已知哺乳類動物有205種;鳥類525種;兩棲動物52種;爬行類動物81種;魚類49種;有昆蟲1690種,其中大型蛾類5科536屬1005種。分佈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81種。

(高黎貢球蘭 (2020年9月發表的新物種) 鬱雲江攝)

“保護好高黎貢山就是保護我們自己”,隨著當地人保護環境意識的提高,高黎貢山已經成為當地居民的生財之道。當地不僅成立了中國最早的農民生物多樣性保護協會,跟自然建立了和諧共生共存共進的和諧關係,主動參與到自然保護區的建設管理和生物多樣性的保護行動當中,從“靠山吃山”變為“守山護山”。還合理利用高黎貢山及其周邊區域豐富多樣的自然景觀、獨特的人文景觀等,發展旅遊,探索旅遊開發與資源保護雙贏的全新發展模式。

(滇桐)

在觀鳥聖地的百花嶺體驗觀鳥;沿著騰越古道徒步,前往美女瀑布,體驗叢林中的天然溫泉;徒步高黎貢山南齋公房,欣賞茶馬古道風光和二戰時候雲端戰場軍事遺址、高山杜鵑……

(中緬灰葉猴)

截至2021年,保山在高黎貢山保護區內建成4個生態旅遊景區,年接待國內外旅遊觀光觀鳥、自然教育和科考探險等遊客14萬餘人次,群眾實現旅遊總收入2.4億多元。

(高黎貢白眉長臂猿(母猿))

自然與文化在這裡交融,神奇的物種在這裡繁衍。抓住春天的尾巴,和大自然來一次親密的接觸,和外出覓食、玩耍的“國寶級”神奇物種們來一場美麗的邂逅吧!(王忠靜 保山市委宣傳部供圖)

(責任編輯:黃俊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