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昌寧打造“四季産業”發展格局 瓜果飄香促農增收

時間:2023-04-03來源 : 中國網作者 : 董殿苗

“這片瓜田裏種著7至8個品種的西瓜,4月中旬就可以集中採摘上市了。按現在的市場行情,今年的價格比去年翻了一番,收入也會增加。”近日,小街子村芒帕自然村的瓜農赧汶萊在田埂上指著自家的瓜田,盤算著這一季的收成。

比起以往種植玉米,改為訂單式西瓜種植後,這一季的反季節西瓜種植帶來的收入增加了至少5倍。

“三個萬畝”規模農業促民增收 “四季産業”發展格局初成

芒帕自然村隸屬於雲南省保山市昌寧縣灣甸傣族鄉小街子村,年平均氣溫23.8℃,年降水量1200毫米,適宜種植水稻、西瓜(尤為盛産)、反季節蔬菜、熱帶水果等農作物。當地群眾的經濟收入主要以種植西瓜、糧食、蔬菜為主,一年可種植三季。

2005年開始,赧汶萊改種了反季節蔬果,僅每年這一季的西瓜,就能給他帶來7-8萬元的收入。他家的瓜田就在入村口的一側,是芒帕村千畝瓜田的一小部分,主要售往北京、河南、新疆和東北一帶。

據小街子村黨總支書記、主任李江榮介紹,芒帕自然村90%以上的農戶在這一季都選擇了種植西瓜,並從2015年開始大面積推廣種植,如今畝産可達5000元-9000元不等,有效促進了當地農戶的增收,提高了經濟收入。截至2022年,芒帕村種植冬早蔬菜850畝,産值600萬元;種植西瓜750畝,産值650萬元。

近年來,灣甸鄉依託萬畝壩子的優勢,大力推進“産業組織化”,不斷優化産業佈局,著力“産、供、銷”一體化發展,有效推動了産業振興和群眾增收同頻共振、同向發力。

採取“規模+特色”模式,成功構建四季産業格局。蔬菜、西瓜、水果“三個萬畝”規模農業建設成果持續鞏固,構建了冬季蔬菜、春季西瓜、夏季水果、秋季糧食的“四季産業”發展格局。

“每到這個季節,就會有很多貨商慕名而來,僅代收貨商就保持在1000多人,並逐漸形成一條産業鏈。”保山市昌寧縣灣甸鄉黨委書記李春華介紹到,如今灣甸鄉有果蔬合作社40余家,龍頭企業7家,冷鏈物流企業24家,包攬了分揀、包裝、銷售全産業鏈環節。他説,“未來,我們將把灣甸鄉打造成果蔬集散地,冬春銷全國,夏秋銷沿海,保證全年都有反季節蔬果銷售到全國。”

為了更好的保證反季節蔬果的提質增效,灣甸鄉還引進種植團隊大力發展特色水果,目前已建成沃柑、檸檬、葡萄、芒果“四個千畝”優質水果示範基地,建成哈密瓜、羊角蜜、釋迦果、香蕉等百畝特色産業示範點10個,帶動300余戶群眾種植特色果蔬1800余畝,總産值超1400萬元,推動形成萬畝支柱産業為主、千畝和百畝優質特色産業多點發力的産業發展格局,將特色産業向優勢産業轉型升級。

(千畝沃柑基地)

另一方面,還先後引進推廣綠亨架豆王、一頂紅、荷蘭紅玉等30多個無筋豆、苦瓜、絲瓜等冬早蔬菜品種,以及哈密瓜、羊角蜜、釋迦果等20多個優質水果品種,産業種植結構不斷優化。

據悉,截至目前,灣甸鄉穩定耕地面積8.8萬畝,冬季種植蔬菜4.2萬畝、産值超3.6億元,春季種植西瓜1.5萬畝、産值超1.1億元,夏季水果面積1.7萬畝、産值超0.6億元,秋季種植糧食6.5萬畝、産量2.3萬噸。

訂單化農業種植 “南菜北運”初具規模

時下,位於昌寧縣柯街鎮華僑農場社區的換季輪作逐漸進入尾聲,準備采收田裏的茄科類農作物和辣椒,畝産可達10000-15000元。

“原來都是村民自己想種什麼種什麼,現在都是訂單化種植。我們合作社的日均出貨量在30-50噸左右,讓老百姓都有了自己穩定的收入來源。”僑眾和果蔬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李自福説,作為一名歸僑,他1978年回到後就定居於華僑農場社區。該合作社2015年成立,至今共有309戶社員,其中85%都是農民。

(當地反季節蔬果種植情況)

受氣溫高和缺水等問題的制約,當地群眾的反季節蔬果種植以茄科類、辣椒的規模化、訂單化種植為主,銷往四川、重慶、湖南、新疆等地。

據介紹,目前華僑社區大棚蔬菜種植面積達到3800畝,産值達6000萬元以上。種植芒果、柑桔等658畝,産值526萬元。有17家僑味特色農家樂,每年吸引遊客3萬人次以上,居民也開始逐漸從種植業、養殖業跨越到服務業。

“2022年,社區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達2.1萬元,實現村級集體經濟收入103萬元,給到農戶的直接利益每年至少有7萬元。”昌寧縣柯街鎮華僑社區黨總支書、居民委員李德壽表示。

據了解,華僑社區依託冬早蔬菜産業優勢,採取“村社共建、資産入股、合作社運營、社區固定分紅”的模式,投資100萬元與僑眾和果蔬種植合作社共建分揀、冷藏、包裝、運轉、行銷服務中心,以城鎮化理念建設産業示範園,打造農旅融合的觀光體驗區,實現群眾增收有渠道、綠色生態有示範、農旅融合有支撐、致富幫帶有保障。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為了能進一步發揮“全國南菜北運項目優質蔬菜生産基地”優勢,以“一菜一果一畜”為主的優勢産業,柯街鎮還建設有一個昌寧縣國家南菜北運冷鏈物流基地項目,新建了果蔬分揀車間、檢測中心、果蔬換裝作業區、商業中心、停車區、門衛室、配電房、汽車維修間等,將産業優勢和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以柯街鎮為中心,輻射周邊主要蔬菜及水果基地;打造集貨、預冷、分揀、分級、儲藏、配送、配貨、交易為一體的産地型冷鏈物流園區。

(工人正在預冷車間分揀蔬菜)

“現在已經進入淡季,每天日均出貨量在30噸左右,最高可達90噸。”雲南恒益冷鏈國際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明東表示,該項目從去年10月起試運作,目前仍處於試運作階段,産品主要銷往武漢、深圳、北京、東三省,並出口到俄羅斯和東南亞部分國家。

據介紹,該項目將是全國第二個,雲南首個産地標準倉,位於全國冬早茄果類蔬菜最大的産區,臨近清水河、瑞麗、猴橋等多個口岸城市,是未來滇西蔬菜出滇的必經之路。如果在近3年內能形成産地集中交易市場,滇西和緬甸蔬菜有80%會到昌寧進行交易,市場年交易量可突破100億以上。(董殿苗)

(責任編輯:黃俊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