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楚雄:“四輪驅動”促農持續增收

時間:2023-03-24來源 : 中國網作者 : 趙文麗 李應春

近年來,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把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作為“三農”工作的重中之重,從加快産業振興、推動就業創業、激發改革活力、落實惠農政策等方面,持續增加農民收入。2022年,楚雄州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達15428元,增速為7.2%,居全省第3位。

加快産業振興促增收。把重點産業培植、提升産業品質作為農民增收的著重點,依託全國農業現代化示範區(元謀縣)、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元謀縣)等13個國家級重點項目和“一縣一業”示範創建等一批省級重點項目,深入實施農業現代化三年行動,高品質推進全州高端蔬菜、精品花卉、現代種業、特色水果、畜牧業等“十大”重點産業發展,拓寬農民增收渠道。2022年,全州預計實現農業重點産業全産業鏈産值660億元,增長15%。作為雲南省唯一入選州市,楚雄州成功通過2023年全國促進鄉村産業振興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等鄉村振興重點工作擬督查激勵名單公示。

推動就業創業促增收。把培訓提質、就業擴量、創業促增作為農民增收的增長點,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技能人才計劃”“技能提升培訓計劃”,認真落實農民工穩崗就業政策,持續加大創業指導服務、創業擔保貸款、就業幫扶車間扶持力度,持續提高農村群眾工資性收入佔比。2022年,楚雄州投入2503.48萬元培訓農村勞動力職業技能3.76萬人次;完成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99.92萬人,累計實現工資總收入261.47億元,增長4.6%;發放創業貸款0.55億元,帶動就業1034人。

激發改革活力促增收。持續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農村承包土地流轉達52.94萬畝,佔二輪家庭承包合同面積的25.86%;不斷拓展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成果,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預計分紅達6500萬元以上;深入推進農村集體“三資”管理,開發楚雄州農村集體“三資”監管平臺,進一步盤活全州村級資金、資産、資源;大力實施“集體經濟強村”工程,村集體經濟收入超過5萬元的佔95%、村集體經濟收入10萬元的佔65%。2022年,楚雄州農業農村局被農業農村部表彰為全國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工作先進集體。

落實惠農政策促增收。把政策支援作為農民增收的支撐點,制定出臺關於支援農村居民持續增收和建立“雙綁”利益聯結機制等文件,撥付下達中央和省惠農補貼資金6.2億元,增長13.76%;組織全州462個企業、1250個合作社與10.14萬農戶建立了“雙綁”利益聯結機制,其中脫貧戶7.7萬戶,實現“雙綁”利益聯結對有産業發展條件的脫貧戶和低收入家庭全覆蓋。(趙文麗 李應春/文 高建波/圖)

(責任編輯:黃俊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