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召開的雲南省全面深化改革新聞發佈會透露,2022年,雲南省新謀劃重大文旅項目603個,集中開工重大文旅項目402個,總投資1922億元。完成旅遊固定資産投資1053.2億元,同比增長52.9%、增速居全國第一位,旅遊業首次成為雲南省5大投資支柱行業之一。
旅遊文化業是雲南省5個萬億級重要支柱産業之一。雲南省文化和旅遊廳副廳長饒祥碧會上介紹,雲南用深化改革統攬文化旅遊發展全局,破解改革發展難題,積極打造“引領全國旅遊發展創新的一面旗幟”,持續推動旅遊業強勁復蘇。2022年,全省接待遊客8.4億人次、實現旅遊收入944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7.3%、21.2%,2023年1至2月,全省接待遊客1.97億人次、實現旅遊收入2341.7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8.4%、71.7%,春節期間接待遊客量、旅遊收入創歷史新高,實現“開門紅”“開門好”。
針對文藝精品不多、人才缺乏、文化遺産保護意識不夠強等問題,雲南深入實施“文化潤滇”行動,文化改革發展結出豐碩成果。雲南省原創話劇《桂梅老師》榮獲第十七屆中國文化藝術政府最高獎“文華大獎”,群舞《擺出一個春天》獲第十九屆中國群眾文化政府獎“群星獎”。晉寧石寨山古墓群入選中國“百年百大考古發現”;6個茶技、茶俗國家級非遺項目參與申報的“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成功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文化大篷車·千鄉萬里行”列入省政府2022年10件惠民實事,送戲下鄉10110場,觀眾767萬餘人次。
為加快推進旅遊業轉型升級高品質發展,雲南深化“旅遊+”“+旅遊”,積極培育鄉村旅遊、紅色旅遊等新業態。制定實施鄉村旅遊助推鄉村振興三年行動計劃,推動大理蒼山洱海、騰沖和順古鎮等建設中國最美鄉愁旅遊地,推動昆明石林、麗江古城、紅河哈尼梯田等創建世界級旅遊景區,大理蒼山洱海、昆明環滇池旅遊圈等創建世界級旅遊度假區。
同時加速推動旅遊從數量擴張向品質提升轉變,推動“一流資源”轉化為“一流産品”“一流品牌”。2022年,瀾滄縣老達保村等3個案例入選世界旅遊聯盟“旅遊助力鄉村振興案例”,創建國家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5個,省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24個、全域旅遊示範區6個、旅遊度假區6個,新增29家4A級旅遊景區。
“雲南堅持把提振旅遊市場信心、保住經濟主體作為重中之重,科學把握政策出臺的時度效,精準落實各項措施。”饒祥碧表示,雲南在全國率先出臺“紓困幫扶13條”“旅遊業恢復發展20條”等一系列惠企紓困政策,政策的及時性、系統性、創新性、針對性均走在全國前列。
2022年,雲南累計為涉旅行業減稅降費44億元,100%退還旅行社品質保證金2.44億元,發放文旅消費券和加油券2.76億元,帶動消費18.23億元,獎補100家旅行社、20家旅遊演藝企業紓困穩崗資金5550萬元,71家A級景區減免門票獎補資金1.41億元,對新創建評定的29家4A旅遊景區獎補2900萬元,地方政府專項債12.44億元。
一直以來,雲南深化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改革,持續實施旅遊市場秩序整治“22條措施”和旅遊從業人員“八不準”規定,全面推行旅遊市場“1+3+N+1”綜合監管機制,建立完善“1+16+129+X”涉旅投訴處置體系,2022年受理投訴2.02萬件,遊客滿意度達96.33%。加強旅遊信用體系建設,截至2023年2月,全省完成涉旅企業誠信評價17.55萬家。推行“30天無理由退貨”,設立“雲南省遊客退貨中心服務點”現場130個,設立遊客退貨監理中心123個,累計退貨3.5萬起、退貨金額2.49億元,遊客滿意度達99.62%。(張麗君 陽玥)
(責任編輯:黃俊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