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紅河州“354”工作法造“岸之綠”建“景之美”

時間:2023-03-17來源 : 中國網作者 : 杜浩楠

近年來,雲南省紅河州堅決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城鄉綠化美化三年行動的決策部署,採取“354”工作法,突出重點河湖、重點區域、重點項目,精細規劃、精心組織、精準施策,大造“岸之綠”、大建“景之美”,高起點高品位推進綠美河湖建設。

截至2022年12月,紅河州綠美河湖建設近三年達標達效48個,超額完成年度考核任務,累計完成投資12.86億元,植樹381.44萬株,完成綠化面積307.12萬平方米,新增河湖岸線綠化長度112.65公里,綠美河湖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

堅持“三水統籌” 提高綠美河湖品位

據了解,紅河州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大力推進全域治水,統籌推進水污染治理、水生態修復、水資源保護“三水共治”,促進水生態環境持續改善,讓綠美河湖既有高顏值更有高品位。統籌推進水污染治理。打好以異龍湖為重點的“湖泊革命”攻堅戰,推進紅河、南盤江兩大水系保護修復攻堅戰,抓好大屯海、長橋海、三角海等重點河湖水系截污治污,突出工業、農業、生活、航運污染“四源齊控”,14個國控斷面達到或優於Ⅲ類水體比例85.7%,同比上升7.1個百分點,32個省控斷面劣Ⅴ類水體比例同比下降9.4個百分點,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

統籌推進水生態修復。堅持一河一策、一湖一策、一庫一策解決河湖庫管理保護治理突出問題,完成431個河湖健康評價,全面完成179條河流、5個湖泊、369座水庫總長5522公里的管理範圍劃定,強化規劃控制、分區管理和保護利用,推進河湖“清四亂”規範化常態化,排查妨礙河道行洪突出問題,持續恢復河湖行洪和岸線生態功能,“一湖、兩係、三海”生態保護修復新格局正在加快形成。

統籌推進水資源保護。全面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嚴守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區限制納污“三條紅線”,2022年用水總量16.72億立方米、比控制目標少6100萬立方米,萬元GDP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比2020年分別下降8.2%、17.5%,節水優先、量水而行、愛水護水成為全社會普遍共識。

堅持“五資融合” 提速綠美河湖建設

紅河州堅持多元融資引“活水”,強化綠美河湖項目資金保障。政府主導加大投資。落實各級政府主體責任,發揮政府投資撬動作用,近三年州縣兩級財政共計安排水污染、水生態、水環境等治理資金5.61億元。用足政策向上爭資。分析研究涉水項目與綠美河湖建設的關聯性,將綠化美化建設內容納入涉水項目前期設計,打包爭取上級資金,近三年共計爭取到位上級河道治理、水土保持、專項債券等項目資金3.01億元。

銀企對接貸款融資。依託地方政府平臺公司、專業化管理公司等項目建設運營主體,撬動開發性政策性金融機構中長期貸款,甸溪河生態治理等綠美河湖建設項目共計融資到位3.18億元。引入社會力量籌資。借助市場機制,推動政府與市場、社會的多元合作、互動互補,引入苗木企業等民間資本和社會力量,“兩手發力”建設綠美河湖。盤活資源招商引資。發揮綠美河湖的土地、景觀、旅遊、人文等資源優勢,讓資源變資産、資産變資金,引進蒙自市水保工程建設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參與梨江河等綠美河湖項目建設。

堅持“四條路徑” 提升綠美河湖質效

紅河州以黨建引領為核心。建立“黨建+紅(黨旗紅)綠(水源綠)藍(警檢藍)+N”工作機制,通過“黨建+河(湖)長制聯建”、“河長+檢察長+警長+校長”聯合護河愛河、黨員幹部義務植樹等活動,切實解決了群眾關心關注的河湖“臟亂差”等突出問題,引領綠美河湖建設走出了新路子。以規劃先行為前提。對照《雲南省綠美河湖三年行動建設工作考核細則》,委託紅河州水利規劃院為綠美河湖技術服務單位,編制了紅河州綠美河湖十年規劃,在摸清現狀、問題和綠化美化需求的基礎上,“一湖(河、庫)一策”確定項目清單、措施清單、目標清單,引領綠美河湖建設達標達效。

以項目支撐為保證。緊盯綠美河湖建設任務,在政策鑽研、項目謀劃包裝上下功夫,通過集中研判、項目打包等靈敏項目資金“嗅覺”,切實解決綠美河湖項目策劃包裝“路子窄”“包裝難”等問題,建立起州級綠美河湖建設項目庫,入庫項目共計150個項目,總投資達65億元。以群眾參與為基礎。良好的河湖生態産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堅持綠美河湖人民建、建好河湖為人民,強化宣傳引導,高度凝聚社會共識,加快形成組織為龍頭、黨員作表率、全民共參與的治水護水新模式,營造全社會共建、共融、共用、共管的綠美河湖建設管護新局面。(杜浩楠/文 紅河州水利局/圖)

(責任編輯:黃俊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