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西山區全力抓好春耕備耕工作

時間:2023-03-17來源 : 中國網作者 : 包雨珊

春季農耕忙,換得秋收糧。當前正值春耕生産關鍵時期,為全力抓好春耕備耕工作,連日來,昆明市西山區農業農村局組織農技人員深入花紅園社區、律則社區田間地頭,指導農民科學防治害蟲和春耕播種,為來年糧食豐收打下堅實基礎。

技術下鄉促增産

在西山區團結街道花紅園社區,一片片金燦的油菜花進入盛花期,有的村民正在觀摩無人機“飛防”播撒農藥,有的村民則正在向西山區農業農村局的技術人員學習油菜蚜蟲、菌核病、白粉病的防治技術。

“我們今天採取技術服務下鄉,組織飛防技術人員,對相對集中連片的油菜進行綜合病蟲害防治工作。”西山區農技中心種植業科科長張慧説,為降低農民田間地頭噴施農藥的難度,採用無人機“飛防”與傳統人工噴藥相比,不僅讓農戶的勞動強度和成本降低,而且增強了病蟲害的防治效果。無人機噴藥精準均勻,還能有效促進‘減肥、減藥、減污染’目標的實現。

團結街道花紅園社區黨組織書記、主任蘇四存表示,紅園社區圍繞全區糧食生産穩定供給目標,主動謀劃,自去年年底就利用機械作業平整150畝閒置土地開始種植油菜。下一步將著力推進冬播油菜示範樣板創建工作,拓展油菜多功能,發揮油菜培肥地力、以油促糧、美化鄉村。

農旅融合“致富果”翻番

走進西山區律則社區核桃箐村,村民們正在田間和雲南農業大學稻作研究所的黃大軍教授交流彩色水稻播種、除草技術。

近年來,核桃箐村加大農業産業結構調整,以鄉村生態旅遊為發展核心,培育和打造彩色水稻種植品牌,加快農旅融合發展,助推鄉村振興。2022年利用冬季閒田,種植大麥、彩色油菜、蠶豆、虞美人等糧經作物101畝,補齊景區淡季景觀短板。2023年計劃集中秧苗20畝,種植彩色水稻200畝,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化,做大美麗鄉村經濟。

農旅融合發展給村民帶來增收致富的效果顯而易見。律則社區黨組織專職委員畢洪偉介紹,自2020年建設核桃箐小組鄉村生態旅遊景區建設項目以來,每天日均接待遊客近千人,2022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366.61萬元,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12576元。

“2023年西山區大小春農業生産主要任務是確保完成糧播面積3.65萬畝,糧食總産1.2萬噸、油料作物種植700畝。”為實現這一任務目標,西山區農業農村局下一步將重點抓好“保障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産品供給”以及“調整優化種植結構、推進特色農業發展”兩項工作。落實好嚴格落實各項政策措施,穩定糧食産量,加大特色農業扶持力度,著力打造高原特色都市現代農業核心示範區。改進綠色高效農業生産方式,開展“減肥減藥”技術推廣,以及提高農業科技服務支撐,確保病蟲害防治、良種良法、田間管理等關鍵技術落實到生産一線,加大監管力度,確保農産品品質安全。(包雨珊)

(責任編輯:黃俊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