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雲南省楚雄州南華縣圍繞食用菌、高原綠色食品等主導産業,把電子商務作為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的動力之源,讓農特産品出村進城,群眾穩增收。
抓機制,破解農村電商發展“規劃繭”。將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納入全縣“十四五”産業發展規劃,列為縣委、政府“一把手”工程,組建電子商務工作專班,成立電子商務協會,同步成立電子商務協會黨支部,制定出臺並認真落實《南華縣加強金融支援電子商務加快發展實施意見》《南華縣推進農村電子商務提質增效實施方案》等配套政策,培育電商企業195戶。
建平臺,破解農村電商物流“發展繭”。先後投入資金4500余萬元,建成佔地5000平方米的電商廣場和佔地6800平方米的電子商務産業園,形成集商品貿易、平臺運營、物流配送、融資支援、創業孵化、人才培訓等為一體的電子商務縣級運營中心,免費提供辦公場所、經營場所和電商企業孵化、創業指導等“一站式”綜合服務,吸引電商企業和物流企業入駐縣級運營中心;在10個鄉鎮建成電子商務分中心、128個村(社區)建成農村電子商務服務站,實現城鄉電子商務網路全覆蓋;創建國內首家野生菌資訊平臺“中國·南華野生菌資訊港”,建立國內唯一的野生菌數據服務平臺“野生菌大數據中心”。通過內聯外引,引進雲品薈、京東、藍標、美聚等30余戶電商企業成功進駐;以舉辦中國·南華世界野生菌美食文化節暨電商節為契機,加強與省內外知名電商平臺和企業聯合,吸引大量人流、物流、資金流,2022年電商節銷售收入達105萬餘元。
搭網路,破解農村數字經濟“資訊繭”。加大縣域交通、資訊、冷鏈物流網建設。目前,全縣10個鄉鎮128個村(社區)通公路硬化率達100%、村民小組通公路率達100%、4G網路覆蓋達100%,10個鄉鎮建成農産品電商冷鏈倉儲設施14個4000立方米,實現冷鏈物流鄉鎮全覆蓋;建成食用菌交易中心1個、物流分撥中心1個、物流配送中心1個、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臺6個、電子商務街1條,開通物流配送線路3條,配備物流車8輛,鄉鎮和村級配送站點120個,實現縣、鄉、村三級物流服務全覆蓋。野生菌上市時節,南華松茸等新鮮野生菌13小時可達上海、12小時可達深圳,徹底打通群眾與市場連接的“最後一公里”。
強産業,破解農村電商“産品繭”。圍繞特色優勢,加快推進野生菌産業園、生豬養殖産業園、生物醫藥産業園等“六園”建設和龍川江流域果蔬種植加工示範帶、五街天申堂特色産業示範帶等“三帶”農業園區建設,以“綠色+”“特色+”“網際網路+”為主攻方向,積極引導群眾以資金、土地流轉入股等形式,推進核桃、食用菌、中藥材等産業基地規模化、連片化建設;以舉辦中國•南華世界野生菌美食文化節、中國•南華農民豐收節等,放大“野生菌王國”“中國核桃之鄉”南華松茸等品牌效應;大力推行“農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戶”“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全縣累計培育和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2079個,11個商品入選“綠色食品牌”品牌目錄。2022年,以野生菌生産加工為主的規模以上綠色食品製造業實現産值36.03億元,同比增長14.13%,帶動全縣5000余戶農戶以土地流轉、就業務工等實現長效增收。
興人才,破解農村電商物流“智慧繭”。以農村黨員、農業經紀人和群眾等重點人群培訓為抓手,廣泛開展精細化、專業化培訓,把有基礎、有條件的群眾培育成網民、網商,教會群眾通過電商渠道能買會賣,破解電商人才匱乏難題。2022年,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累計培訓縣、鄉、村幹部及返鄉創業青年、小企業主等電子商務從業人員84期6000余人次,孵化小微電商58戶,帶動就業創業5711余人,培育電商主播220名。
“2022年,全縣電商收入達3.31億元,同比增長23%,下一步,南華縣將強化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建設,加大電商企業、電商人才引進、培育力度,進一步完善産業鏈供應鏈體系,為電商經濟發展持續添活力”。南華縣工信商務科技局主要負責人呂劍鋒介紹。(李華萍 南華縣工信商務科技局供稿)
(責任編輯:黃俊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