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省古茶樹保護條例》3月1日起施行

時間:2023-02-27來源 : 中國網作者 : 張麗君

據2月27日召開的《雲南省古茶樹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新聞發佈會消息,該《條例》將於3月1日起正式實施。

雲南是世界茶樹起源地和種質資源多樣性中心,科學保護利用好古茶樹資源具有重要意義。據初步調查統計,雲南省集中連片分佈的古茶樹面積約67萬畝、2000萬株。雲南省的野生茶樹群落、野生茶樹以及古茶園、古茶樹不僅是茶樹原産地、茶樹馴化和規模化種植發源地的“活化石”,也是未來茶葉發展的重要種質資源庫,是極為珍貴、獨特的生物資源和茶文化資源。

“隨著古樹茶價值的不斷提升,古茶樹資源保護與利用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破壞古茶樹資源的行為時有發生,嚴重影響了古茶樹的正常生長和古茶園生態系統,嚴格保護與科學利用形勢十分嚴峻。”雲南省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主任委員謝暉表示,《條例》以問題為導向,加強古茶樹保護規劃,引導古茶樹所有權人、經營權人對古茶樹進行科學養護、合理採摘,依法懲治危害古茶樹及其生長環境的行為,有利於系統規範古茶樹資源科學管理和合理利用。

據行業調度,2022年雲南省茶園面積740萬畝,約佔全國茶園面積的15%;全省幹毛茶産量51.5萬噸,約佔全國幹毛茶産量的16%;全省茶葉全産業鏈産值超過千億元。茶葉種植面積、産量全國第一。謝暉介紹,制定《條例》,有利於從源頭上保護和提升古樹茶品質,更好打造“普洱茶”“滇紅茶”品牌,助推雲茶産業提質增效,推進茶葉強省建設。

該《條例》共30條,根據森林法、種子法等法律法規,參照省內外古茶樹保護地方立法,聚焦古茶樹保護、管理、研究和利用中需要解決的問題,對古茶樹種質資源、生長管理、環境保護、移植、利用、死亡等全週期科學保護作出規定。

《條例》從茶樹樹齡和生長起源兩方面對所要保護的古茶樹進行了界定,樹齡限定在100年以上,保護對象包括野生茶樹和栽培型茶樹。

《條例》對古茶樹的保護管理和研究利用明確了保護優先、科學管理、有序開發、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強調兼顧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協調發展。同時明確建立健全古茶樹保護管理體制,明確政府主體責任,對加強規劃、編制保護專項規劃、資源調查登記、保護範圍劃定、保護標誌設置、動態監測、生態修復、種質資源保護等作出具體規定。壓實鄉鎮(街道)、村(居)委會古茶樹保護職責。明確古茶樹權利人養護責任,鼓勵和引導古茶樹所有權人、經營權人科學養護、合理採摘。

此外,《條例》還鼓勵和支援科研機構、大專院校和企業依法建立古茶樹種質資源庫、資源圃、繁育基地、基因庫,開展古茶樹種質資源研究利用,培育新優茶樹品種。加強古茶樹文化遺産的保護與傳承,統籌規劃利用古茶樹特色旅遊資源。鼓勵依法開展茶文化展示、宣傳、推介和對外交流。建立古茶樹大數據管理平臺,實現古茶樹資訊公開。

《條例》在處罰方面,禁止外國人在本省行政區域內採集或者收購古茶樹的籽粒、果實、根、莖、苗、芽、葉、花等種植材料或者繁殖材料,違反規定的由縣級以上林業草原、農業農村主管部門沒收所採集、收購的古茶樹種植材料或者繁殖材料,可以並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

在古茶樹保護範圍內挖沙、採石、取土的,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修復,可以並處恢復費用1倍以上3倍以下罰款;造成古茶樹損害的,可以並處樹木價值1倍以上5倍以下罰款;使用明火的,責令停止違法行為,處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罰款。(張麗君)

(責任編輯:黃俊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