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6個案例擬入選全國“一縣一品”特色文化藝術典型案例

時間:2023-02-27來源 : 中國網作者 : 周佳藝

2月23日,國家鄉村振興局公示了第一批全國“一縣一品”特色文化藝術典型案例名單,初步確定了146個案例為第一批全國“一縣一品”特色文化藝術典型案例。其中,雲南省6個案例入選,分別為:文藝演出類——昆明市晉寧區的晉寧秧佬鼓舞,楚雄彝族自治州牟定縣的左腳舞;工藝美術類——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隴川縣的景頗織錦、臨滄市臨翔區的中山村竹編;文旅融合類——麗江市玉龍縣的納西古都白沙;其他類——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市的文山三七。

(晉寧秧佬鼓舞 王建平 白涵攝)

晉寧秧佬鼓舞:“秧鼓飛花”舞出新風采

晉寧秧佬鼓舞源於彝族民間,是彝族先民農耕過程中祈求風調雨順、農業豐收、國泰民安而跳的舞蹈。經過長期發展演變,成為了晉寧區廣大鄉村婚喪嫁娶、喜慶節日、春耕儀式中不可或缺的民族民間自發性傳統活動,被譽為“雲南威風鑼鼓”“金牌秧佬鼓”。發展至今,晉寧秧佬鼓隊已有300余支,隊員3000余人,呈現出“百花齊放”的可喜局面。在亞洲民間藝術節等大型文藝展演中均有精彩表演,榮獲“中華鼓舞大賽”國家級金獎,列為雲南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左腳舞:跳出快樂新生活

千年趕一會,百年跳一腳。在楚雄州牟定縣,有一種流傳千年、生生不息的舞蹈——左腳舞,因舞蹈時先起左腳而得名,在當地的民族傳統盛會“三月會”等節慶活動中都是重頭戲,被國務院批准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項目。如今,跳了千年的左腳舞成為了當地群眾健身交友、休閒娛樂的最佳選擇,也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各族群眾來此相會。

(左腳舞 李應春攝)

景頗織錦:把歷史織成霓裳

景頗織錦是景頗人民祖輩傳承下來的古老技藝。在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景頗族婦女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和辛勤勞作,創造出這獨具特色的織錦技藝並世代傳承。現如今,傳統織錦特色與現代美學相結合,綻放出新的光芒,當地婦女自發組織成立專業合作社,織錦圖案種類達100余種。

中山村竹編:“小竹編”編出“振興路”

近年來,臨滄市臨翔區中山村結合悠久的竹編歷史文化資源,在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建設了集竹編展示、銷售、觀光、體驗為一體的竹藝館,組織全村的竹編手藝人和脫貧群眾加入竹編專業合作社。通過大力發展竹編産業和鄉村旅遊,中山村2022年累計接待遊客20萬餘人次,帶動群眾直接增收268萬餘元,培養竹編手藝人458人,促進就業143人。

納西古都白沙:文旅融合繪就“詩和遠方”

白沙古鎮坐落于麗江城北十公里處,北鄰玉龍雪山,西依芝山,南至龍泉,曾是納西族的古都,東巴文化發祥地。作為麗江世界文化遺産的一部分,這裡千百年來一直保持著納西族人傳統的勞作和生活方式,孕育出9個A級景區,12個國家和省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文物保護單位,有彭萍刺繡、積善銅藝等文化藝術品牌,境內物與嵐、墅家玉廬等成為全省半山酒店的行業標桿。2022年全鎮每人平均純收入超過2萬元,獲全國、全省文旅融合示範典型稱號。

(文山三七 楊婧瑤攝)

文山三七:“南國神草”被煉成百億産業

馳名中外的名貴中藥材三七,享有“金不換”“參中之王”“南國神草”等美譽。文山作為“三七之鄉”,有確切文字記載的三七種植歷史已有400餘年,是世界公認的三七道地藥材産區,被國家批准實施地理標誌産品保護。如今,文山三七邁入産業化發展時代,推動三七從種植到制藥、保健、康養全産業鏈發展,2022年實現綜合總産值300億元。(周佳藝)

(責任編輯:黃俊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