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雲南彌勒市陶瓦村的“祭龍節”剛結束,農曆二月初三(2月22日),西一鎮起飛村委會紅萬村的“祭火節”在萬眾矚目之下火熱開場,當天,來自全國各地的數萬名遊客紛至遝來,共用萬人歡騰的祭火盛宴。
上午十點半左右,村民在通往祭火臺的道上鋪墊松針,擺上彝家美食,同遊客席地而坐,唱起歡快的阿細酒歌,共用彝家菜肴的美味。
下午一點半左右,在遊客們的翹首以盼中,祭火隊伍聲勢浩大地向祭火臺跳來。青年男子手拿刀叉,敲鑼打鼓,抬著他們的火神“木鄧”向取火臺靠近。龍樹下,在畢摩的主持下,村民用古老的鑽木取火方式點燃新的火種。
火是神聖的,是火給人們帶來了光明和溫暖。祭火是阿細祖輩留傳下來的傳統節日,已有近千年的歷史。阿細人用彩色泥在身上涂上絢麗多彩的民族圖騰,回歸到了原始生態,祭祀火種,送舊火、迎新火,預祝村民生活紅紅火火。
當阿細長者在村裏送新火種的同時,廣場上舉行了阿細祭火民族民間文藝表演,一場場精彩紛呈的節目紛紛上演,一場舞動美和力量美的視覺盛宴震撼了在場的每一位觀眾。
傍晚時分,長長的祭火隊伍把取得的新火種,帶到祭火廣場。熊熊的篝火點燃了人們的激情,歡騰的大三弦響起,阿細男女青年跳起了歡快的阿細跳月。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也被現場的氣氛所感染,參與到狂歡的隊伍中,大家圍火歡跳,迎來了祭火活動的最高潮。現場頓時成了歌的世界,舞的海洋,整個紅萬村萬人齊歡騰。
傳統民俗活動就像一條紐帶,連接歷史和當下,極大地豐富了當地群眾精神文化需求,滋養文化自信,讓人們對祈願和順平安的節日內涵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也讓更多傳統文化在活起來的同時火起來、熱起來。(孔德雲 邱少瑞 馬雲 文/圖)
(責任編輯:黃俊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