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時分,來到距昆明主城區16公里的五華區西翥街道,火紅的晚霞映照下,藍天也被渲染成了無邊的粉色,風景非常美麗。
五華區西翥街道素有昆明“後花園”的美譽,是雲南省旅遊特色村、昆明市鄉村旅遊示範點。這裡氣候溫和,自然風光美麗,民族風情濃郁。這裡還是一片紅色熱土,紅軍長征曾到過這裡,留下的革命故事至今仍滋養著這裡的人們。
近年來,五華區秉持“中華民族是一個大家庭,一家人都要過上好日子”的發展理念,圍繞“黨建引領、文化鑄魂、社會協同、融榮與共、鑄牢意識、五華同心”的要求,以“宜居宜業宜遊幸福西翥”為目標,走綠色發展之路,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民族團結進步工作與鄉村振興有機結合,向著各族人民共同富裕的美好生活邁進。
黨建引領 民族團結之魂拓寬新維度
如何做好新時代的民族團結工作?五華區有著生動的實踐。
五華區西翥街道緊緊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條主線,始終堅持把黨的領導貫穿於民族團結工作中,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強化理論武裝,不斷增強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加強幹部隊伍作風建設,提升幹部能力素質,履行黨建第一責任人職責,定準責任清單、任務清單、目標清單,形成清單化落實民族團結工作責任的“鏈條”。
同時,五華區還積極組織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發放《五華區應知應會手冊》;建設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景觀、展板,拍攝民族團結宣傳片發佈到主流媒體,不斷壯大網上輿論陣地,積極組織白族、彝族、苗族藝術團編排民族舞蹈,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作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五華把促進民族團結進步作為重要工作任務,把創建各民族群眾共同的美好幸福家園作為目標,引導群眾心向黨、齊奮鬥。
文化傳承 民族團結之樹葉茂枝繁
2022年夏天,五華區“麥和稻田”成為昆明市民週末遊的熱門地。藍天白雲下,在稻田清風裏沐浴陽光,品一杯咖啡,拍一組美照,翻閱未曾細品的經典,與朋友談笑風生;或帶著孩子在稻田裏玩耍、泥地裏抓魚,體驗農耕生活,體驗鄉村獨有的樂趣……這種“稻田+咖啡”為主題的鄉村文旅融合項目,非常受遊客歡迎。
清晨,五華區西翥街道陡坡社區寧靜祥和。沿著寬闊整潔的道路一路向前,兩旁的房屋錯落有致,家家戶戶門前的小花壇乾淨整齊,“會説話”的文化墻極具韻味……作為西翥街道唯一一個獲得過2次國家級民族團結榮譽的社區,陡坡社區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圍繞“造昆明後花園”目標任務,通過發揮旅遊景區在促進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和旅遊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助推民族文化和旅遊業深度融合發展。
依託家門口的西遊洞景區等得天獨厚的資源,陡坡社區居民在景區就業、租賃鋪面都有優惠政策。不少居民在家門口做起了生意或找到了工作。
在五華區西翥街道瓦恭社區,依託苗族、彝族等少數民族能歌善舞的文藝隊,五華推出了“西翥好聲音”“賞花節”“豐收節”“文化下鄉”“鄉村大舞臺”等活動,塑造了一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群眾文化品牌。
大美五華,美在多民族創造的豐富文化,更美在各族兒女心相通情相連。在五華,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擁抱在一起,努力把民族團結這棵石榴樹的根基扎得更深。
社會治理 民族團結進步之花絢麗綻放
在五華區廠口社區便民服務中心,婦女們圍坐在一起做刺繡,一位長者正在教小朋友寫毛筆字。一幅幅溫馨畫面,講述著社區各族群眾相親相愛的幸福事兒。
“‘平安不出事,矛盾不上交,服務不缺位’,從家庭矛盾到鄰里糾紛,從家長裏短到煩心事兒,居民都可以來社區尋求幫助。”五華區東村社區工作人員介紹,多年來,東村社區組建的民族團結進步宣傳員隊伍已有百餘人,社區定期把他們請來,入戶解決居民們的煩心事,開展普法宣傳、民族團結等政策的宣講。這樣,社區大部分矛盾糾紛都可以就地及時化解,社區和和美美,大夥兒的幸福指數越來越高。
以農業生産及養殖為主的廠口社區,有5300多名漢、苗、彝等各民族群眾,一直以來,用水困難是阻礙社區發展的攔路虎。昆明市開展“當好排頭兵”大討論大競賽活動以來,五華區對標“排頭兵”要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進一步強化“大服務”觀念和“精服務”意識,在社區新建太陽能光伏提水項目,項目完工後,有效解決了廠口社區10000人的日常生活、農業生産灌溉及抗旱、防火等用水問題。
2022年開展民族團結示範社區創建工作後,五華區多個社區把民族團結創建工作擺在維護隊伍穩定、促進隊伍建設發展的重要位置,無論走進哪個社區,都能看到各民族群眾互幫互助、其樂融融的景象。
産業振興 民族團結激發“新動能”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都不能少。”這是五華區民族團結工作的目標,在西翥街道,村民們實現了家門口就業、出門就能上學、“文農旅”融合,走出了一條五華區鄉村振興的特色之路。
2020年,五華區科協黨支部在花坡建立“鄉村振興、科技助農、黨建科普示範基地”,花坡居民小組成立“農産品農民專業合作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建立“昆明食用菌研究所食用菌栽培示範基地”,為鄉村産業發展注入了新動力,成為引導和扶持農戶發展特色農業、增加收入不可或缺的力量。從試種到推廣再到技術指導,將科技服務滲透到産前、産中、産後的各個環節,有效化解了鄉村人才力量不夠、科學技術基礎不強的問題,以實際行動助力鄉村振興。
自1畝羊肚菌試驗成功至今,3年以來,五華區實現了“培訓與實踐齊頭並進”,不斷加大食用菌栽培技術培訓,指導培養更多的技術骨幹和致富能手,積累更豐富紮實的種植技術,帶動更多的村民“富腦袋、富口袋”,走出一條黨建引領、政策引導、科技助力、黨員示範、合作社主力、村民參與産業結構調整升級的民族團結與共同富裕新路子。目前,高品質花卉和蔬菜已成為當地的農業主導産業。
在五華,村民們的一次次豐收、人居環境的一點點改善,有效地鞏固和發展了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的良好局面,真正讓“各民族群眾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成為現實!(楊爽)
(責任編輯:黃俊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