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雲南省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縣景星鎮新華村灑次村民小組傳來好消息,小組遞交的更名請示獲得批復,“鳳凰窩”核心産區由“灑次”正式更名為“鳳凰寨”,村民一片歡喜。
鳳凰寨“鳳凰窩”古茶園位於鳳凰寨村民小組與涵德村半坡村民小組交界處,共有茶園面積66畝。
冬日,走進鳳凰寨“鳳凰窩”古茶園,漫山遍野的茶樹翠綠連綿,勾勒出一幅美不勝收的畫卷,茶農們正有序開展鋤草、施肥等冬管措施,靜待來年新綠滿茶園。
鳳凰寨“鳳凰窩”古茶園四週森林環繞,茶園裏生長著16種不同類型的樹種,形成茶在林下、林在茶中的良好生態環境,主體茶樹年齡至今已有160餘年。
2014年3月,景星鎮新華村灑次茶葉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立,開啟黨建引領茶産業發展的新篇章。多年過去,經過全體村民的努力,鳳凰寨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茶葉成了村組裏的主導産業,49戶人家不同程度參與種茶、採茶、管理茶園、建設茶園、茶葉運輸,依靠“鳳凰窩”古茶園,家家戶戶的“小土房”變成了“小樓房”,“小茶園”變成了“産業基地”,村莊風貌和村民精神面貌也得到了很大提升。
鳳凰寨村民徐發光説:“我家有20畝茶園,每年能從合作社分紅8萬元,如今寨子的水泥路鋪好了,基本都鋪到每家每戶門口,房子也建好了,轎車也有了。”
在大家看來,更名後的鳳凰寨擁有了更大的發展機遇。據墨江縣茶葉和特色生物産業發展中心工作人員張金有介紹:“鳳凰寨是墨江茶産業的核心區,更名是對茶旅融合的一個新舉措,同時也將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村民徐發光也説:“我希望改名為鳳凰寨後,茶葉名氣越來越大,銷量越來越好。”
鳳凰寨將依託“鳳凰窩”古茶園基地和“鳳凰窩”莊園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積極發展鄉村旅遊,促進特色産業發展,打造文旅互促、産村相融、園村一體的鄉村特色文化旅遊品牌,把生態資源轉化為茶旅經濟,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實現以茶興旅、以旅促茶,一二三産融合發展。
“未來,要讓全世界的茶客都知道墨江有座‘鳳凰山’,有個‘鳳凰寨’,‘鳳凰寨’裏有個‘鳳凰窩’。我會帶領合作社的老百姓精益求精,做出更多好茶,讓每一個茶客都品到最好的‘鳳凰窩’古茶。”墨江縣景星鎮新華村灑次茶葉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文宏信心十足。(吳江梅 劉姝妤 白文芳 普洱日報供稿)
(責任編輯:黃俊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