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硯山:1.6億株辣椒苗育出增收新希望

時間:2022-11-28來源 : 中國網作者 : 普文曉 余劍萍

初冬的雲南省硯山縣依然陽光明媚,16.6℃的日平均氣溫是育苗人最喜歡的溫度,育苗溫棚內即使不開加溫爐也能保持在最適幼苗生長的25℃。

1.6億株致富苗

走進硯山縣維摩鄉炭房社區的農之星育苗基地,75畝寬敞明亮的育苗溫棚裏,一排排苗床整齊排列。苗床上,育苗盤裏新長出的幼苗綠意盎然、長勢喜人,一塊塊分區的苗圃上夾有彩色名牌,上面標注著每戶椒農的名字與辣椒品種。

“90後”新農人莫澤有著9年的育苗經驗,是基地育苗的“老把式”。“我們採取了‘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通過‘一縣一業’示範創建項目,育苗基地發展到了300畝,每年可以培育辣椒健康種苗1200萬株,示範種植辣椒8萬畝,是全州規模最大的育苗基地,10月份我們就進入育苗的旺季,這段時間溫棚培育的基本都是辣椒秧苗,品種主要是小米椒、紅斯盾、金辣大果等,目前所有基地已經全部滿棚了,委託我育苗的客戶有硯山、文山、馬關、建水、紅河等州內外縣市,訂單供不應求。”莫澤介紹到。

近年來,硯山縣瞄準打造現代農業示範縣的發展定位,大力推進蔬菜(含辣椒)産業“一縣一業”示範創建,以農業農村現代化推動中國式現代化。2022全縣共種植辣椒56.97萬畝,預計産量43.08萬噸,産值11.85億元,獲得了“中國辣椒産業十強縣”榮譽稱號。

在硯山,像莫澤這樣的辣椒溫棚育苗戶共有42戶,截至目前,全縣溫棚育苗555.6畝1.6億株,可移栽大田10余萬畝,2023年全縣預計種植辣椒57萬畝。

育苗溫棚增收忙

辣椒是短平快高效農業,也是勞動密集型産業,從育苗、栽種、管護到成熟採摘,每個環節都需要大量勞動力,可以為留守在家的婦女和無法外出務工的農戶就近提供就業機會,同時,農戶們還可以利用農閒時間到育苗基地打“錯時工”,有效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

“我們基地現有50個固定工人,每年各時段用工800多人,月平均工資3500元左右,每年要支付300萬元的工資。”莫澤説。

在硯山縣稼依鎮補佐村的夏月育苗基地裏,負責人張艷慧正帶著工人們裝盤、點籽、澆水、間苗等。“我們的規模有20畝,可以同時培育秧苗3萬盤,根據培育品種的不同,每盤秧苗的利潤也不同,一般在3-5元之間。我們的工人工資大部分按計件算,點籽0.3-0.4元/盤、間苗0.6—1元/盤,澆水、打藥12元/時,工作時間靈活,平時有7人,忙的時候每天需要10個人。”張艷慧介紹時説。

家住補佐村的周顯敏展示她這個月的工資單,最多的一天領到了209元,最低的一天只出了半天工也領到了90元,“我在基地務工2年了,每個月除去休息和請假,至少也有3800元的收入,在家門口就可以賺錢,同時還照顧了老人和孩子”。周顯敏得意的説。而家住袁家橋的陳珊珊家土地不多,在忙完自家的3畝地後,農閒時就會到基地務工,“我最低的那天也領到了109元呢。”陳姍姍説。

從“莊稼漢”到“新農人”

一雙膠鞋、一輛電瓶車,一副曬得黝黑的皮膚,盧孝培早早的就在新茂育苗基地等著前來看苗的椒農。“你家的苗在1號門1床,一共180盤,10月13號播的種,長勢很好,到1月中旬就可以移栽了。”盧孝培指著苗床上的標識牌説。

盧孝培是硯山縣江那鎮獅子山地道的“莊稼漢”,和土地打了半輩子交道,1年前偶然接觸到育苗行業,在農業部門的幫助下,很快就著手建起了育苗基地,成為“新農人”的一員。

“比起傳統的‘撒地秧’,溫棚育苗通過營養配比、機械點籽、水肥一體這樣的現代化操作,可以有效減少幼苗的病蟲害,提高成活率和抗病力。”盧孝培一邊忙著裝盤點籽一邊介紹。

在“一縣一業”項目扶持下,盧孝培成立了家庭農場,除了育苗基地,自己還種了120畝辣椒、生薑和蔬菜,“今年辣椒價錢好,我最高的時候賣到5.5元/市斤,平時均價基本在3元/市斤。”盧孝培算了一筆賬,現在的10畝基地一次可以育苗1.5萬盤,每盤利潤5元左右,今年已經培育到第4輪,年終可盈利30萬元,加上家庭農場種植的辣椒、生薑等,今年至少有50萬元純收入。

家庭農場是以家庭成員為主要勞動力,在生産上具有一定的規模和技術,並進行工商註冊的經營主體。硯山縣共有90個家庭農場,通過“信貸直通車”獲得875萬元信貸支援,有效提高了農業集約化經營水準。

“家庭農場的經營模式相對簡單靈活,給我這樣的農戶提供了很多便利,我的第二個育苗基地在12月就能投入使用,一次性可以育苗3萬盤,來年一定是個豐收年!”盧孝培信心滿滿地説道。(普文曉 余劍萍 硯山縣委宣傳部供稿 )

(責任編輯:黃俊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