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今年份的第一批黑頸鶴請查收

時間:2022-09-29來源 : 中國網作者 : 佚名

(羅俊攝)

9月26日,納帕海省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工作人員在例行監測時,在康幾至嚇學的濕地恢復區內發現4隻黑頸鶴活動,這也是今年冬季納帕海迎接的第一批越冬黑頸鶴。

(陳志明攝)

據西南林業大學鳥類專家劉強副教授介紹,在多數越冬地,黑頸鶴通常在11月上旬開始陸續到達,在次年4月份結束越冬,開始春季遷徙。而香格里拉納帕海省級自然保護區作為黑頸鶴中部越冬種群的主要分佈地,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通常在10月上旬便有黑頸鶴陸續遷來,到次年5月份才會遷離完畢,越冬期比其他越冬地都要長,可以説是“來得早,去得晚”。近年來,可能受氣候變化的影響,在9月底便有黑頸鶴遷來,有部分黑頸鶴甚至會在納帕海活動到次年7月份才離開。據不丹的鳥類學家介紹,不丹作為黑頸鶴的傳統越冬地,已經有黑頸鶴在當地成功繁殖。如果這種趨勢進一步發展,以後也很有可能會有黑頸鶴在納帕海繁殖。

(陳志明攝)

據了解,黑頸鶴(英文名:Black-necked Crane,學名:Grus nigricollis),是鶴形目鶴科鶴屬的鳥類。又叫高原鶴、藏鶴、雁鵝,在香格里拉藏語中稱呼為“七羌”。除眼後和眼下方具一小白色或灰白色斑外,頭的其餘部分和頸的上部約2/3為黑色,故稱黑頸鶴。是世界上唯一的一種生長、繁殖在高原的鶴類。1876年,俄國探險家普爾熱瓦爾斯基第一次在中國青海湖發現黑頸鶴,這是全球發現得最晚的一種鶴類,使世界鶴類總數達到15種。黑頸鶴名列中國98種特有鳥類中的第26號,屬於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和國際鳥類紅皮書把黑頸鶴定為全球急需拯救的鳥類。

(陳志明攝)

目前中國的黑頸鶴數量共17000余只,分為3個地域種群。西部種群繁殖于新疆東南部、青海西部、西藏中西部,到西藏中南部的雅魯藏布江、拉薩河谷地帶越冬;中部種群繁殖于青海南部,越冬于雲南西北部香格里拉納帕海、碧塔海等地;東部種群繁殖于四川北部、甘肅東部,越冬于雲南東北部昭通大山包、會澤大橋等地和貴州威寧草海。納帕海地處中國西部橫斷山區候鳥遷飛通道,是眾多候鳥遷徙途中的停歇地和越冬地,加上生境類型較為多樣,因此擁有豐富的鳥類多樣性。

(羅俊攝)

納帕海是黑頸鶴中部種群的重要越冬棲息地,黑頸鶴數量從1984年的61隻增長至近年來的320余只,2021年冬季增長至387隻,是1984年成立保護區以來的最高記錄。近年來隨著納帕海濕地生態環境品質的提升,為候鳥遷徙及越冬提供的適應的環境,越冬候鳥和度夏鳥類多樣性逐年顯著提升,不負“飛羽天堂”的美譽。(香格里拉市委宣傳部供稿)

(責任編輯:黃俊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