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雲南省紅河州紅河縣以政治引領為根本保證、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堅持發展為第一要務、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為途徑、強化法治建設為保障、防範化解全縣各領域風險隱患為底線,全面、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助推紅河縣經濟社會高品質跨越式發展。
紅河縣堅持政治引領,牢固樹立“不謀民族團結進步就不足以謀全局”的理念,認真履行促進民族團結進步的政治責任,從“邊疆、民族、山區、美麗”的縣情特點出發,完成13個鄉鎮91個自然村(社區)“十四五”民族團結進步項目規劃。制定《紅河縣深化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實施方案》《紅河縣深入創建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縣實施方案》等配套文件,細化分解創建工作任務。
堅持“十進”為創建主陣地,以“十縣百鄉千村萬戶”示範引領創建工程為抓手,打好“創建+脫貧成果鞏固”“創建+鄉村振興”“創建+精神文明”“創建+基層治理”“創建+示範帶動”等品牌,通過典型引路抓示範,形成了以點串線、以線連片、以片帶面的“點、帶、圈、盟”創建格局。全縣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單位鞏固率達100%,創建州級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單位79個、示範家庭300戶;創建省級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單位25個;打造省級少數民族特色村寨10個,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5個;2020年成功創建州級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縣。
堅持民族團結教育“從娃娃抓起”的理念,把民族團結教育融入立德樹人全過程。各學校每學期組織任課教師學習民族團結教育和民族宗教政策,把民族舞蹈、傳統體育、民族服飾、民族節日、民族刺繡等寫進教材,編寫了《紅河民間舞》《紅河民間美術》《紅河縣民族文化音樂教材》《樂作課間操》等教材,推動民族團結內容更好進課堂、進頭腦。用好紅色資源,加強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創建省級青少年進度教育示範學校1所、省級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學校1所、州級16所,州級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示範基地1個,紅河縣一小以“三紅一促”打造“紅色校園”,紅河縣第一中學成功打造成紅河州第一批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示範學校。全面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和國家統編教材使用,加強學前教育普及普通話,提升青少年普通話水準,截止2021年,普及率達100%。
紅河縣把多元文化繁榮發展轉化為促進各族群眾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優勢,全方位、多層次推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將民族團結進步理念融入居民公約、村規民約、學生守則、行業規範,創造各族群眾共居、共學、共事、共樂的社會條件。加強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保護與發展,民族團結進步廣場建設加快推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廣場、健身步道、街區、公園等取得新突破。深入開展“結對子”“手拉手”“心連心”“一家親”等民族聯誼活動,不斷增進各民族間的感情交流。以迤薩鎮西山社區為樣板,積極開展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示範社區創建工作,加大在餐飲、超市、衛生室、幼兒園、小學、居民養老服務中心等公共服務配套設施建設投入,築牢嵌入式社區構架,實現“居有其所”。
充分發揮紅河縣哈尼梯田、僑鄉馬幫文化和民族文化等多元文化資源優勢,把尊重保護和傳承各民族優秀文化與弘揚中華文化有機結合,建成哈尼梯田文化傳承學校,積極傳承打造世界文化遺産、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産哈尼梯田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哈尼多聲部”“樂作舞”品牌,辦好民族節慶文化主題活動,促進各民族團結聯誼、交流交融。原生態電影《哈尼藥爺》《風吹紅河谷》、庭院劇《馬幫女人》、哈尼劇《莫批阿波》、民歌《哈尼哈巴》、文化書籍《古鎮鉤沉》等一批理念新、接地氣、品質好的新時代文藝作品層出不窮,凝聚起各民族共同團結進步的精神力量。
加強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與管理,開設少數民族服務窗口,讓少數民族流動人口在紅河留得下來、融得進來。實施各民族青年交流計劃,搭建“追鄉者”平臺,開展追鄉青年交流研學活動,組織各民族青年下鄉挖掘民族文化。創建青年創業就業協會,開展貸免扶補、小額擔保兩項貸款和“夢在遠方、路在腳下”分享交流活動,促進各民族創業青年共同發展。(杜浩楠/文 尚秋媛/圖)
(責任編輯:黃俊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