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南澗:增進民族團結進步,守護跳菜幸福家園

時間:2022-07-20來源 : 中國網作者 : 袁玉梅 劉銀珍 羅愛華

這裡是中國民間跳菜藝術之鄉,豪邁的南澗跳菜演繹了民族團結進步的千年佳話;這裡是茶的故鄉,悠悠茶馬古道見證了各民族交融匯聚成多元一體中華民族的歷史;這裡是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巍巍無量山構築起祖國西南生態安全的堅強屏障。

(南澗美麗縣城-秋景。楊光宇攝)

綠色茶區,跳菜南澗。近年來,在黨的光輝照耀下,在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創建征程中,南澗縣漢、彝、白、苗、回等35種民族成份19萬各族兒女心手相連、守望相助,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奏響了南澗新時代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和美之歌。

“綠”“富”雙贏 共建民族團結生態和美家園

盛夏南澗,青山依舊,無量山原始森林吐綠、西黑冠長臂猿在林間嬉鬧、瀾滄江一路歡唱、勤勞的各族群眾在綠水青山間勞作。一幅“綠”“富”雙贏、民族團結進步、人與自熱和諧發展的畫卷徐徐展開。

“南澗縣依託‘高山、凈土、生態’優勢,結合‘綠色茶區,農旅融合發展示範縣’定位,持續推動綠色産業蓬勃發展,打造産業發展新業態,切實推動農文旅三産融合發展,帶領各族群眾走出了一條以綠色為底色的高品質發展之路。”南澗縣委書記王紹基説。

(南澗無量山藏茶谷。楊光宇攝)

“每年春天採茶的時候,我們每天需要500名左右的採茶工。”位於南澗縣無量山櫻花谷的大理華慶茶葉有限公司總經理黃文榮介紹到。“春天最早抵達的地方、七彩雲南冬季最美風景線”,這是外界對無量山櫻花谷的第一印象。在美麗的容顏下,來自全縣不同鄉鎮的各族群眾靠著參與採茶、制茶鼓起了腰包,櫻花谷周邊的群眾更是靠著一山風景開了農家樂、民宿,吃上“旅遊飯”。

南澗縣小灣東鎮岔江阿務裏碼頭,剛開業不久的雲上小灣休閒園客似雲來。瀾滄江和黑惠江在此交匯,良好的生態和豐富的野生魚類資源,使這裡成為遠近野釣愛好者的天堂。

“即將到來的週末,所有的釣棚都預約滿了。”南澗縣雲上小灣旅遊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查國文介紹。“未來我們還將繼續打造和完善江上特色民宿、水上娛樂設施,半山酒店、水果採摘、週末經濟、生態旅遊等雲上小灣特色旅遊産品,豐富遊客的休閒娛樂體驗,讓更多的遊客來到小灣,帶動鄉親們一起增收致富。”蓬勃發展的鄉村旅遊正成為南澗文旅産業的新方向,民族團結進步的新增量。

南澗縣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引導各族人民牢固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生態立縣”之路,按照“文旅引領、三産融合、綠色發展”的思路,大力培育以“一杯茶、一片煙、一個核桃、一隻雞、一頭牛、一棵藥”為主的“6+X”高原特色生態農業産業。2021年,全縣實現農業綜合産值40.33億元,獲評“綠色食品牌”産業基地13個。持續推進文農旅融合發展,建設無量山櫻花谷、無量藥谷、無量山藏茶谷“三谷”旅遊區、大滇西旅遊環線瀾滄江沿岸景區,促進了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5年來累計實現旅遊業綜合收入129.7億元。各族群眾端上“生態碗”吃上“綠色飯”,走出了一條生態美、百姓富、民族和睦、團結穩定,融合發展的新路子,生動書寫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南澗實踐。

(南澗跳菜傳承。楊貴興攝)

南澗跳菜 搭起連心橋跳出好日子

烈日下,在南澗職業高級中學的操場上,南澗跳菜省級非遺傳承人魯發琨正在教授南澗跳菜。彝族、苗族、布朗族等多個民族的學生們跟著節拍,傳承著千年跳菜舞步。“以前,只有彝族在跳菜,現在全縣各個民族都在跳,各民族同跳一支舞。”南澗跳菜非遺項目省級傳承人阿本枝説。

歡快豪邁的舞步中,是南澗跳菜文化代代相傳,南澗各民族團結奮鬥共創幸福美好生活的生動寫照。南澗縣公郎鎮裕谷村村民何正良,16歲開始學習跳菜,至今已30多年。前幾年,夫婦倆常年在昆明、楚雄等地商演,受疫情影響,去年回到家鄉,組建了“夢想事成跳菜隊”。日常通過快手等網路直播平臺進行宣傳推廣,生意火爆。

“客戶來自大理、臨滄、普洱、保山等地,在表演中我們還結識了各地的民族文藝隊,我們一起切磋舞藝,交流民族文化,合作表演,深受客戶喜歡。”何正良悉數著跳菜演出的新模式。“一場演出可收入1000多元,每月有十多場邀約。我們家蓋新房、供娃娃讀書的錢都是跳菜跳來的!”何正良妻子字正花高興地説。

(南澗跳菜表演。適志宏攝)

南澗跳菜跳出好日子,跳出新生活,跳出民族團結進步新氣象,搭起了各族群眾之間的連心橋。全縣共有370多支、2000多人的民間跳菜文藝隊,每人平均年增收10000元以上,走上了産業化發展之路。在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創建工作中,南澗縣緊緊抓住“南澗跳菜”文化品牌效應,打好跳菜“保護牌”“人才牌”“創新牌”和“旅遊牌”,讓跳菜真正成為促進南澗各民族和睦相處的精神紐帶,交往交流交融的新平臺,實現了跳菜文化由娛民、樂民向惠民、富民轉變。

公園城市 凝聚民族團結進步大能量

夏天的南澗縣城,是花的海洋。各條主幹道上,鳳凰花、火焰木、藍花楹肆意盛開,十字路口也被不同主題的“口袋公園”裝點。走進縣城,宛若步入大花園。

“在城市建設中,我們以綠色為底色,以旅遊的思路、景區的標準建設縣城,堅持建管並重。半山半水滿城花、一座公園一座城的幸福小城初步顯現,為各族群眾提供了交流交往交融的廣闊平臺。”南澗縣委副書記、縣長施文妍説。

(南澗無量山櫻花谷。適志宏攝)

除大型公園外,南澗城內還建了64個街頭口袋公園。“我們根據南澗的氣候、土壤等選擇綠化樹種,路邊的火焰木,一年中有9個月的花期,八成的紅花綠樹都是鄉土樹種,小縣城大公園讓各族群眾有了滿滿的幸福感。”南澗縣住建局局長伽正參説。

“拆墻透綠這個做法太給力了,好多單位的鐵圍欄拆了,綠化空間打開了,感覺又多了一個個公園,走在大街小巷就像逛公園。”大學畢業在外工作的胡紹海平時常通過新媒體平臺關注家鄉寄託鄉愁,每次回來總要騎著共用單車走一遍縣城。“拆除的是冰冷鐵圍欄,聯通的是各族群眾的心,拉近的是離鄉遊子與家鄉的距離。”胡紹海説。

(南澗無量藥谷。適志宏攝)

同時,南澗在縣城土地資源緊缺的情況下,鎖定城市邊界,將原來規劃的城市建設用地1600畝調整為基本農田,實現了城南、城北、城中都能聞得到稻香、聽得到蛙鳴,記得住鄉愁。

美麗縣城讓人一“澗”傾心的背後,是南澗縣著力構建各族居民相互嵌入式城鄉環境的用心和匠心。南澗縣把順應各族群眾大流動、大融居發展趨勢作為重要參考指標,以思想融合、文化融合、感情融合為主線,全面高效細緻做好民族團結進步工作,著力構建各族居民相互嵌入式城鄉環境。緊緊圍繞特色、産業、生態、乾淨、智慧五大要素,立足綠色茶區,農旅融合示範縣的發展定位,用旅遊的理念規劃縣城,用景區的標準建設縣城,將南澗縣城建設成為“無量山大景區的會客廳”,為各族群眾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廣闊空間,大大增強了各族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袁玉梅 劉銀珍 羅愛華)

(責任編輯:黃俊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