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草海片區湖濱生態濕地預計年內開放

時間:2022-05-31來源 : 中國網作者 : 楊婧瑤

環湖濕地是滇池流域陸生生態系統與濕生生態系統的過度和銜接區域,對滇池生態環境品質的改善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昆明市西山區在轄區滇池湖濱帶範圍內,逐步開展滇池湖濱濕地的修復建設工作,現已實現滇池湖濱生態濕地西山段閉合,建起一道以自然生態為主、功能完善的湖濱生態綠色屏障。

西山區現有滇池湖濱生態濕地1.61萬畝,以湖濱西路為界分外海及草海兩部分。外海以未經提升整治的原湖濱濕地為主,草海以功能型及市政型濕地為主。其中,草海片區的運糧河湖濱生態濕地、壩河等連片打造的湖濱生態濕地有望在今年內逐步免費對外開放。

走進運糧河湖濱生態濕地,只見各種植物花繁葉茂,不時還有幾隻野鴨遊走于水天一色之間。該濕地總面積720畝,處於新、老運糧河入湖口。濕地以“共生”為核心建設理念,主要關注濕地生態系統的修復,生命與非生命物質之間的轉化與迴圈,生物圈的自我延續。設計過程中以生物圈中的動植物作為濕地主人,在建設過程中逐漸實現人與自然的共生,水與生物群落的共生,人文價值與生態價值的共生,踐行生態文明,最終達到自然和諧永續發展。

“運糧河湖濱生態濕地屬於功能型濕地,可以對新老運糧河進入草海的流水進行處理,使出水水質優於地表四類。”西山區滇管執法大隊中隊長周瑞晴介紹,運糧河湖濱生態濕地還劃定了生態保育區及遊客的濕地體驗區,在為野生動物提供良好安全的棲息環境,保持野生動物種群數量增長的同時,還給市民提供了一個近距離感受大自然的環境。

“目前包含新、老運糧河入湖口濕地在內,濕地監測到的有植物93種、鳥類119種、魚類25種,生物多樣性得到提高,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周瑞晴説。

而與運糧河湖濱生態濕地隔草海“相望”的壩河湖濱生態濕地則可延伸追溯昆明古八景之一的“灞橋煙柳”。該濕地總面積853畝,東至環湖綠道、西至滇池、南鄰西壩河、北鄰大觀樓庾園。壩河濕地中建設有4萬平方米生態保育區,主要功能為動、植物棲息、恢復場所,範圍內除管護人員外禁止入內。“濕地主要通過水迴圈系統,改善外來水質情況,成為滇池最後一道生態屏障。同時還具備改善湖濱帶生態環境,豐富物種多樣性,滿足公眾生態需求的功能。”周瑞晴表示。

滇池保護治理是昆明最大的生態工程,而草海是滇池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水環境綜合整治及生態修復也是滇池保護治理的重要內容之一。據了解,西山區自2019年起便嚴格按滇池湖濱濕地建設規範,結合草海沿線片區開發情況,在轄區滇池湖濱帶範圍內,逐步開展滇池湖濱濕地的提升改造工作,加快提升草海及周邊水環境品質,構建層次分明、色彩豐富的濱湖空間,提升區域環境品質,以環境改善促進區域社會經濟的發展,打造具有獨特地域魅力的滇池湖濱濕地,努力打造昆明主城西片區的城市名片。

下一步,西山區還將推動濕地功能穩步提升,強化宣教,不斷完善湖泊水文監測、水質監測、動植物群落監測體系,實現水量、水質、水生態監測研判及預警分析,為濕地管理提供專業化、數據化依據。(楊婧瑤)

(責任編輯:黃俊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