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守好民族團結生命線 呈現團結進步新局面

時間:2022-03-21來源 : 中國網作者 : 張國營

1951年元旦,來自雲南普洱專區的26個民族的48位頭人代表,在寧洱縣城盟誓立碑,立下了“從此我們一心一德,團結到底,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誓為建設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奮鬥”的錚錚誓言。70多年來,誓言如新,忠誠如磐,普洱市始終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民族觀,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大力弘揚民族團結誓詞碑精神,不斷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工作。

近年來,普洱市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持續大力弘揚民族團結誓詞碑精神,打造提升普洱民族團結園,建成召存信民族團結楷模展示館、普洱學院民族團結進步博物館,傳承和弘揚優秀民族文化,民族團結進步基因深深融入各民族血脈。實施興邊富民工程和民族團結進步“十縣百鄉千村萬戶”示範創建工程,普洱市成功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西盟佤族自治縣創建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縣,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景信鄉人民政府、寧洱縣民族研究所創建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單位。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守望相助、親如一家,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空前激發,民族團結進步示範作用越來越明顯。

著力發揮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的主陣地作用,以民族團結誓詞碑為核心區建設的“普洱民族團結園”是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同時還被命名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國防教育示範基地、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等。近年來,又建成了民族團結誓詞碑紀念館,進一步豐富了展陳內容和形式,提升了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的功能。民族團結誓詞碑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越來越受到關注。在全市幹部教育培訓中宣講誓詞碑精神。全市各級黨校、民族幹部學校在幹部教育培訓中始終把“弘揚民族團結誓詞碑精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培訓班的重要內容和必修課程,使“三個離不開”“五個認同”觀念深入人心,促進各民族對中華民族自覺認同和各民族間深度融合。

通過黨建引領,將原來民間“人幫人、戶幫戶、民族幫民族”的互幫互助關係,昇華為“縣際互幫、東西互助、城鄉互聯、幹群互係、村組互包”的新型“賓弄賽嗨”模式,增進東西部“賓弄賽嗨”協作力,凝聚城鄉“賓弄賽嗨”同心力,淬煉幹群“賓弄賽嗨”戰鬥力,提升村組“賓弄賽嗨”組織力,持續助推、提升和擴展“賓弄賽嗨”的探索實踐。縣際互幫同步協調,堅持統籌部署,有效整合力量推進安居房和基礎設施建設,在全市形成團結一心戰貧魔、兄弟情誼映邊疆的良好氛圍;東西互助同頻共振,按照“中央要求、單位所能、當地所需”原則,積極加強與中央定點扶貧單位、東西部扶貧協作單位之間的溝通協調對接,推動定點幫扶和東西部扶貧協作助脫貧;城鄉互聯同向發力,堅持“強化組織、壓實責任、合力攻堅”的思路,充分發揮“行業扶貧、部門挂包、社會幫扶、基層黨建互聯共建”等作用,多輪驅動人往基層走、錢往基層投、政策往基層傾斜、情往人民群眾係、黨的工作到支部;幹群互係同心共築,採取“各級領導帶頭垂范、幹部職工全面參戰、駐村扶貧隊員一線攻堅”方式,淬煉幹群“賓弄賽嗨”戰鬥力,激發“不忘初心跟黨走,牢記使命興邊疆”的時代擔當。村組互包同步向前,以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為抓手,探索“黨建+‘賓弄賽嗨’”促進鄉村脫貧振興發展路子。推行“黨組織+産業發展”模式,形成了“眾人拾柴火焰高、齊心協力奔小康”的共識,描繪了“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過上好日子”的生動景象。(張國營)

(責任編輯:黃俊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