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祥雲:黨建引領架起民族團結進步發展橋梁

時間:2022-02-11來源 : 中國網作者 : 楊雪鶴

走進雲南省大理州祥雲縣劉廠鎮大波那社區,青石板路與青瓦白墻的建築民居相映成趣,一幅幅漂亮的民族彩繪躍然墻上,描繪出新時代民族團結的精美畫卷。

(文源廣場休閒涼亭)

大波那古稱“大勃弄”,為大理白族世居發源地之一,是有著千年曆史的古村落,現如今的大波那社區轄4個自然村20個村民小組,有2789戶9752人,居住著漢族、白族、彝族、傈僳族等16個民族,各民族交錯雜居,和睦共處。

(民族團結進步墻畫)

近年來,社區黨委以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緊扣“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目標,將黨建引領發展經濟社會各項事業作為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的支撐點,通過基礎設施建設、産業培植發展、民族文化滋養等措施,團結帶領社區各族群眾共同進步、共同成長、共同發展,譜寫了一曲民族團結一家親,團結奮進奔小康的美麗讚歌。    

(龍泉公園一角)

(村規民約)

完善基礎架起群眾“幸福橋”。社區始終把基礎設施建設作為各族群眾美好幸福生活的最有力支撐,致力於讓各族群眾共用發展成果。近年來先後投資投資300余萬元實施村莊道路硬化,實現全村20個村民小組通組硬化道路率達100%;投資160余萬元完成飲水安全保障鞏固提升;投資920余萬元修建龍泉公園、打造文源文化廣場、建成“和諧苑”廣場;投資300余萬元建成大波那書苑;投資1000多萬元新建硬體設施齊備的大波那小學;投資140余萬元建成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投資560余萬元建成文源農貿市場;投資1000余萬元對全村800余戶農戶住房進行了新建或改造提升;投資100余萬元實施村莊美化綠化亮化工程;結合“廁所革命”,全社區拆除旱廁700多座,新建公廁15座,社區整體形象與面貌不斷提升,各族人民群眾幸福感不斷提高。

(烤煙套種秋豌豆産業)

産業培植架起群眾“致富橋”。社區聚焦群眾關切的生産生活問題,著力培植壯大産業實力,圍繞“把支部建在産業鏈上、黨員聚在産業鏈上、群眾致富在産業鏈上”的“三鏈”發展模式,帶領各民族群眾通過産業興旺實現共同富裕。目前社區土地流轉達90%以上,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50多個,借助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帶動全社區發展大棚蔬菜1700余畝,冬桃、紅梨等特色林果4000余畝,規模養殖戶40戶,穩定發展烤煙、秋豌豆、蠶桑等産業,群眾年增收600余萬元;2021年泰興公司繡球山千畝特色蔬菜標準化生産基地落地大波那,帶動933戶農戶流轉土地1000畝、季節性務工1000多人,全年社區2600余人勞動力就近務工,務工人員每人平均增收3萬餘元。

(讀者在大波那書苑閱讀)

(民族文化交流活動)

文化滋養架起群眾“連心橋”。社區依託深厚的文化底蘊,堅持文化惠民,促進各族群眾交往交流交融。歷史文化得到挖掘傳承,大波那出土的戰國銅棺成為雲南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大波那古墓群分別被中國社科院和國家文物局列為全國六大考古新發現和十大考古發現之一,社區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命名為“雲南省第二批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單位”。引導廣大群眾尊師重教興文,鄉賢及社會人士自願捐資100余萬元成立愛心助學基金會,設立大波那“文淵礪學獎”,2014年來獎勵社區985、211重點大學生近50人。群眾精神文化不斷生活豐富,大波那農家書屋被評為“全國示範農家書屋”、大波那書苑被評為省級“全民閱讀示範基地”,組建13支文藝演出隊,2021年利用各類節日開展民族特色文化活動20余場,社區各族群眾在活動中互鑒互學,增強了文化認同。每年組織開展“美麗庭院示範戶”“十星級文明戶”“民族團結進步示範戶”評選活動。因地制宜修訂大波那社區《村規民約》,“上墻宣傳”讓社區各族群眾心口相傳、自覺遵守,不斷完善共治共用的社會治理新格局,有效促進了社區各族群眾團結、友愛、互助、合作的深厚情誼。

(繡球山産業基地航拍)

如今的大波那,民族團結之花炫麗綻放,社區各族人民手足相親、守望相助,建立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血肉聯繫,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文經互促、培植後勁、共融發展的地域文化,在鄉村振興中譜寫出了大波那“心心相融,攜手奮進”的基礎強村、産業富民、文化興村的民族團結嶄新篇章。(楊雪鶴 祥雲縣委宣傳部供圖)

(責任編輯:黃俊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