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移民——白鶴灘水電站10年移民工作紀實③

時間:2022-01-05來源 : 中國網作者 : 姜定才 梁紅清 田春瓊

英雄,總是在國家和民族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

白鶴灘水電站省、市、縣幾千移民幹部在大國重器建設的關鍵時刻,用鋼鐵般的脊梁挺起移民搬遷安置工作,把青春和熱血播撒在金沙江沿岸,他們的事跡猶如滾滾金沙江水,奏響出新時代最強音!

雲南省搬遷安置辦二級調研員楊偉,永葆軍人本色,退役後在搬遷安置工作崗位上身先士卒,以身作則,再立新功!2017年底,剛轉業到地方工作他就“火線上陣”,參加了白鶴灘水電站庫區移民搬遷安置工作。他先後40余次深入白鶴灘水電站庫區,一線駐點100余天,哪有困難就出現在哪,哪有攻堅就駐點在哪,充分發揮現場協調領導小組作用,強化督導監管職能,有效解決棘手問題40余項。每次調研、督察以及會議,都有楊偉的身影,或臺前或幕後。幾年來,他自加壓力,視移民搬遷安置工作為己任,積極創新工作方法,自覺踐行“一線工作法”,做到情況在一線了解、問題在一線解決、工作在一線推動;常駐庫區各縣與公司業主、地方政府、設計單位、綜合監理等一同研究解決工作中的困難和問題。他堅持“三控二管一協調”工作原則,嚴格落實白鶴灘水電站現場督查機制,協調並參加與三峽集團等有關單位座談30次,每月召開綜合監理月會,集中會診當月工作重點難點,助力移民搬遷安置工作穩步推進。庫區蓄水後,周邊少數地方出現淹沒隱患,新增安全問題,需要及時防範、及時檢查、及時處理;楊偉高度重視這一問題,堅持到現場查勘每一處隱患,現場聽取項目業主及設計單位處理方案的彙報,親自參與隱患區問題處理,多次現場研究提出富有建設性的意見,是新階段他的移民搬遷安置工作崗位上的又一項重要工作內容。同時,楊偉又積極投入到參與和組織問題清單梳理、設計變更報告評審收口、規劃大綱(調整)有關問題協調等工作中。直到現在,他的家裏和辦公室還各準備著一套隨時出差可以帶走的行裝。同事們説,他已經完成了移民搬遷安置工作戰線上“新兵”向“老兵”的過渡,成為一名永葆軍人本色的移民搬遷安置戰線上的精兵。楊偉對記者説:“有幸參與白鶴灘水電站移民搬遷安置工作,是我的榮幸,我一定完成組織交辦的任務,為新時代大國重器建設做出自己應有貢獻”。

東川區拖布卡鎮象鼻嶺移民搬遷安置點移民群眾最滿意的是“領導包保致富”工作。拖布卡鎮黨委書記許策先行先試,以身作則,帶領全鎮科級幹部每人包保3至5戶有待幫扶的移民家庭,讓包保戶真正實現穩得住、能致富。“領導包保致富”要求領導幹部與移民群眾結親幫扶,首先從心理上真正接納移民群眾,視移民為親人,待移民為兄弟。“領導包保致富”有嚴格的考核指標,從見面率、幫扶力、成效率、滿意度等綜合考核包保效果。見面率要求包保幹部每月兩次以上和包保戶見面,見面幫扶內容記錄在案,包保戶簽字認可後上報組織存檔。幫扶力每季度考核一次,年終總考核,要求包保領導每季度和每年度幫助包保戶想辦法、出主意,讓移民群眾有進步、能致富,不落後。滿意度考核包保戶對包保領導的信任度和認可度。對於“領導包保致富”考核成效明顯、貢獻突出者,優先推薦評先、評優、晉級。為了帶領全鎮領導幹部做好這項工作,黨委書記許策把自己當成包保戶家裏人,週末或節假日經常帶著家裏人“回家”,與包保戶同吃同住同勞動,帶領包保戶看項目,找崗位,談發展。為了支援包保戶外出務工,他幫助移民找好工作崗位,親自開車送他們到車站,鼓勵他們事業有成。為了支援包保戶開商店,他幫助移民跑銀行、跑商店,協調貸款和貨源。包保戶把許策當成了兄弟、侄子,當成了家裏人。他們有喜事找許策,有困難找許策,有煩惱也找許策......如今他包保的三戶移民群眾家庭發生了較大變化:李興強家在安置點開餐館,生意做得紅紅火火;王興昌家參與蔬菜種植,學了技術賺了錢;李雲祥家通過務工等收入不薄。在許策帶領下,拖布卡鎮14名科級領導幹部全部加入到“領導包保致富”工作中,在象鼻嶺安置點構建起親民、愛民的良好生態氛圍,成為鄉村振興一道獨特的風景線!許策説:“移民群眾為了支援國家建設,背井離鄉重建家園,黨的領導幹部一定要帶頭幫助他們、支援他們,決不能讓他們在小康路上落伍,在發展路上掉隊!”

巧家縣水電移民服務中心副主任譚再民,以“主義多、辦法多、幹事多”被移民群眾稱為“三多”幹部。在白鶴灘移民搬遷安置的關鍵時刻,他和同事們想盡千方百計、曆盡千辛萬苦,為移民群眾做了一件又一件實事、好事,有力支援了國家工程建設,贏得了移民群眾的肯定和信任。2019年初,譚再明和單位4名職工被安排到庫著村包保6000名移民群眾搬遷安置。由於庫著村是一個水利、光照、土地資源十分豐富的行政村,每年土地出産三發蔬菜,群眾生活富裕,根本不願意搬遷。移民幹部進村宣傳發動,群眾關門不見,甚至撮狗來咬。如何打開這一僵局,是擺在譚再明面前的棘手問題。為了迅速打開工作局面,他了解到庫著村由於修建安置點挖斷水源,群眾吃水要到一公里外的地方用獨輪車拉水,尤其是老弱病殘的群眾就更艱難。看準這一點,他以幫助群眾解決吃水困難為由召開群眾會議,這一下,群眾出門開會了。在會上,他表態不需要老百姓出一分錢,一個周內把水架到群眾家門口。對此,絕大多數群眾認為這是天方夜譚,因為他們已反映很久,由於沒有水源,這個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譚再明之所以心中有底,是因為開會前他已和庫著鄰村蓮塘村支書商量好,從蓮塘村水源點分水接濟庫著村。同時,他還到縣水務局“化緣”,為村民協調了3000米長的引水管子。會議第二天,他就帶著20多位村民翻山越嶺架水,經過連天連夜苦戰,第七天早上,清水終於流到群眾家門口,一次性解決了80多戶530多人的引水困難。從此,群眾公認他説:“這個人説話算話,辦得成事”。工作打開突破口後,他與同事趁勢而入,不分白晝進村入戶做群眾思想工作,該攀親的攀親,該幫忙的幫忙,老弱病殘給予關愛,找茬鬧事的依法依規説服、教育,從2019年5月25日至6月19日,不到1個月時間裏,庫著村就圓滿完成搬遷安置協議,每位村民還順利領取了300元的獎金。移民群眾搬遷到安置點後,他又和同事組織工人幫助群眾修理水、電、氣、門、窗等,這些事件件做在群眾心坎上。如今,庫著村移民群眾只要一遇上難題,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老譚,老譚成為他們心目中的“三多”幹部。

會澤縣搬遷安置辦副主任李子福,時刻不忘共産黨員的初心使命,以身作則帶領移民幹部高品質完成移民搬遷安置工作,實現了首家啟動移民搬遷安置、率先完成庫底清理、高效推動移民後扶工作目標。2018年白鶴灘水電站移民搬遷安置工作啟動以來,李子福不等不靠,帶領工作人員進村入戶發放宣傳資料,深入移民戶家中交心談心,使移民政策家喻戶曉,人人皆知。深入細緻的宣傳工作贏得了移民群眾的信任,部分移民思想發生徹底轉變,變“要我搬”為“我要搬”,有效帶動移民搬遷安置工作。作為移民搬遷安置工作負責人,他在抓好移民工程建設項目協調管理的同時,帶頭落實“一線工作法”,搶晴天、戰雨天,多次參與遺留問題處理、矛盾糾紛調解、專業項目徵地拆遷等,僅參與和指導調處矛盾糾紛就達300余起,為移民幹部做出了表率。李子富説:“作為一名移民搬遷安置幹部,我要始終衝鋒在前,立足基層一線創先爭優;作為一名移民工作部門分管領導,我必須親力親為、攻堅克難,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心態,帶領全體幹部職工如期完成白鶴灘水電站會澤庫區移民搬遷安置工作,為建設大國重器白鶴灘水電站貢獻自己的力量,為黨和政府交出滿意答卷。”

除了他們,白鶴灘水電站移民搬遷安置工作還涌現出許多典型人物和集體,有身患癌症不下火線的巧家縣移民搬遷安置女幹部淩明媛;有敢啃移民搬遷安置工作硬骨頭的東川區女幹部陳應蘭;有舍小家顧大家的昭通市移民搬遷安置辦黃天橋、張長艷等。他們視移民為親人,頂住壓力,忍受委屈,把人生最好的一面展現給移民群眾。多少個日日夜夜,多少個寒暑交加,他們奔波在路上,工作在村莊。為了移民工作,他們沒有假期、沒有休息;他們放棄了和妻兒團聚的日子,甚至連父母去世也沒有趕到身邊盡最後一次孝道!他們猶如魏巍烏蒙山,成為新時代奮鬥者豐碑!(姜定才 梁紅清 田春瓊)

(責任編輯:黃俊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