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看保山 | 司莫拉佤族村:讓幸福的地方更加幸福

時間:2021-12-06來源 : 中國網作者 : 張武鋼

11月29日,“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看保山”媒體采風活動的記者們走進雲南騰衝清水鄉中寨司莫拉佤族村,共同感受民族團結情。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就是要引導各族人民牢固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三家村中寨突出創建主題,把握創建方向,深化創建內涵,豐富創建形式,擴大參與範圍,提升創建水準,促進民族團結進步,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活動,營造民族團結濃厚氛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完善基礎設施,築牢民族團結進步“基底石”。“看寨不是寨,茅草壘成堆;夏恐屋漏雨,冬怕冷風吹”——改革開放以前中寨群眾生活條件十分艱苦。2014年,民宗部門給予30萬元啟動資金,中寨開始圍繞民族團結進步對基礎設施進行完善。近年來,在黨的領導下,先後整合“民族團結示範村”“美麗鄉村”等2200余萬元項目資金,進一步完成了“三化”工程,建設了司莫拉禮堂、民族文化活動廣場、民俗文化陳列室等。自此,中寨不僅解決了衣食住行的難題,還從“貧窮小山村”變成國家3A級景區、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強化思想意識,握緊民族團結進步“指揮棒”。中寨以激發佤族同胞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和感恩意識為“指揮棒”,教育引導各族群眾牢固樹立自己是中華民族一員的意識,實施維護民族團結進步“三步走”戰略。第一步:由黨員、鄉賢、致富帶頭人、光榮脫貧戶等“鄉村主播”為主體的宣講小分隊牽頭開設司莫拉民族文化講堂,各族群眾聚在一起聊“大變化、新未來”。第二步:開設廚藝、茶藝、電工、種養殖等各類免費培訓,提升中寨各族群眾的職業素養,促進各民族經濟、技藝上的“大交流、大融合”。第三步:組建佤族歌舞文藝隊,與其他民族文藝隊共同唱響各民族感恩黨、感恩祖國、民族團結進步的“主旋律、正能量”。

抓好鄉村治理,用活民族團結進步“助推器”。“大家的村莊大家管、大家的家園大家建、大家的事情大家説了算”,圍繞“支部到組、自管到戶、商量到人”主題,成立中寨自管組,積極探索“美麗公約”“三員三長制”“最美庭院”評比等做法,推廣“1+1+N”的農村末梢治理模式,全面落實“四議兩公開”議事制度。此外,引入“愛心脫貧超市”激勵機制,構建“組組行動、戶戶參與、人人有責”的農村治理新格局,以“新時代文明實踐服務點”為載體,探索服務群眾的“最後200米服務圈”等治理模式,形成多元化鄉村治理體系,以群眾自治、自管來提升鄉村振興戰鬥力,營造團結進步的良好風氣。

做好疫情防控,築牢民族團結進步“保護網”。為切實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中寨各民族共商共管,充分發揮民族地區的群眾優勢,採取“黨員+群眾”“幹部+大學生”等多種方式,建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聯防聯控機制,構築群防群治抵禦疫情的嚴密防線,真正讓黨旗在防控疫情鬥爭第一線高高飄揚。中寨充分發揮自管組、司莫拉新時代志願服務隊等自治組織的作用,切實做好重點人員追蹤、外來人員健康監測、關卡入口衛生檢疫等工作,做到全覆蓋、無遺漏。堅決做到把人管住、把房子管住、把重要場所管住、把車管住,真正築牢“幸福司莫拉”民族村的防疫屏障。

重規劃引領,繪製民族團結進步“新藍圖”。圍繞“司莫拉佤族村鄉村振興示範區”建設目標,以“民族文化示範村”為抓手,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的發展思路,實現民族團結進步與鄉村振興同步推進。同時以清水鄉總體規劃、三家村村控制性詳細規劃、中寨司莫拉佤族村修建性詳細規劃為支撐,樹立“大中寨司莫拉”的理念,整合“機場、熱海、佤寨、古村、茶山”等資源優勢,做實“強産業、美環境、興文化、優治理、保民生”等工作,真正把“大中寨司莫拉”建成一個集鄉村生態農業觀光體驗、民族風情體驗、“司莫拉經驗”示範學習及研學、幹部教育培訓等為一體的鄉村振興示範區。(張武鋼)

(責任編輯:黃俊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