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南澗:“黨建+民族團結”走出幸福小康路

時間:2021-11-01來源 : 中國網作者 : 趙璐艷

(小灣東鎮群民合作社分紅大會 小灣東鎮供圖)

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澗彝族自治縣小灣東鎮岔江村委會地處瀾滄江、黑惠江交匯之夾角,故得名“岔江”。岔江共有600戶2373人,2020年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9787元。

在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中,岔江村委會貫徹落實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精神,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堅持黨建引領,認真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探索出了“村村有産業,家家有就業,戶戶有分紅”的“岔江模式”,團結帶領全村各族人民奔上幸福的小康之路,奏響民族團結最強音。

“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助農增收

2014年3月,岔江村成立小灣群民專業合作社,合作社內建立黨支部,積極探索“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借助華能小灣電廠在境內的優勢,與華能小灣電廠進行長期服務合作,為電廠提供庫區安保、保潔、綠化、零星土建、江面撈漂等勞務服務,每日解決500人次務工就業崗位,平均日工資140元/人,幫助群眾解決務工就業問題,實現家門口就業。

2014年合作社成立至今,通過勞務輸出,穩定增加群眾務工收入累計達9000余萬元,通過流轉群眾土地,增加群眾租金收入累計達80余萬元,社員分紅累計達960余萬元,帶動岔江全村600戶農戶,169戶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致富奔小康。2012年6月成立的岔江村小灣恒忠養殖專業合作社,通過黨支部引導、合作社運作、龍頭帶動群眾的“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發展模式,形成了上連市場、下接農戶的産業鏈,截至2020年底,帶動34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增收116萬元。

打造片區産業 持續壯大村集體經濟

2014年至今,群民專業合作社通過土地流轉,結合移民後期産業扶持等項目,種植熱帶水果2000多畝,打造以枇杷園、芒果園、橘子園和軟籽石榴園為主的莊園經濟,建成生態豬養殖基地和無量山烏骨雞養殖基地,實現年産值8500萬元以上,帶動了地區經濟發展,持續增加群眾收入;小灣東鎮轄區7個行政村均與小灣群民專業合作社進行投資和服務等全方位合作,累計實現村集體經濟收益達280余萬元。

“企地共建”模式 構建和諧小灣庫區

群民專業合作社黨支部充分發揮戰鬥堡壘作用,架起了當地群眾、鎮黨委和華能小灣電廠之間的連心橋,為小灣東鎮和華能小灣電廠“企地黨建互聯共建”找到了最好的著力點,“企地共建”模式成為了華能集團水電站的標桿,構建了小灣電站庫區繁榮、和諧、穩定。

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通過“黨建+民族團結”,岔江村以擁有國家級水電站為優勢,構建企地共建共發展;建成了國家級少年宮,讓教育資源各民族共用;打造了國家級的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促進各民族和諧發展;打造了國家級的全國“四好商會”(小灣商會),帶動各族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

岔江村各族人民依靠黨的民族政策團結奮進,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民族發展幸福之路,各族人民牢固樹立了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共同譜寫著民族團結進步、共建幸福岔江的華麗篇章。(趙璐艷)

(責任編輯:黃俊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