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搭建急性胸痛協同救治一張網 初步實現全域覆蓋模式

時間:2021-10-21來源 : 中國網作者 : 馬琛

急性冠脈綜合徵【ACS,包括急性心肌梗死(STEMI)】是心血管疾病中的極危重症,病理機制是冠狀動脈易損斑塊破裂繼發血栓形成,但如何早期識別和預警尚無可靠方法。如何預防ACS的發生,能否尋找早期預警指標?如果發生該怎麼救治,針對雲南醫療資源匱乏、交通不變,怎樣建立起高效的區域化救治體系?

近日,2020年度雲南省科學技術獲獎名單正式公佈,第九二〇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楊麗霞團隊主導的項目“急性冠脈綜合徵預警體系及區域化救治模式的建立和應用”榮獲雲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ACS患者常以胸痛為首發症狀,其救治成功率取決於區域協同救治體系的建立。”楊麗霞介紹,2001年~2011年,10年間,雲南省STEMI住院患者的人數翻了兩番,但10年間STEMI患者的院內治療結局未見明顯改善,普遍存在的診療不規範現象。2013年前,雲南沒有一家胸痛中心,實際上雲南省至少每個縣需要2家胸痛中心,按規範、流程實施包括靜脈溶栓和急診介入治療(PCI)在內的再灌注治療是挽救STEMI患者生命的關鍵手段,然而10年間,接受再灌注治療的患者比例沒有明顯提高。

楊麗霞説,我們緊盯這兩個“卡脖子”問題歷經10餘年進行研究,取得了三個方面創新成果:一是發現了冠狀動脈不穩定斑塊形成和破裂的正相與負相調控機制,二是發現和拓展了急性冠脈綜合徵的早期防治的新方法,三是引領和完善了全省急性冠脈綜合徵一體化救治模式的形成。建立和完善了急性冠脈綜合徵的早期預警體系,極大地提升了ACS高危患者的預警及預後評估能力。

同時,針對STEMI患者滯留在基層醫療機構,或滯留在三級醫院的門診、急診科、影像科,嚴重延誤患者救治時機、導致死亡率及致殘率高這一問題,項目組探索出的胸痛中心建設的九二〇醫院模式,並向全省推廣,構建起了雲南省三級網路體系,大大降低了雲南省ACS(急性冠脈綜合徵)高危患者和STEMI(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死率,有效減少了院內嚴重並發癥和遠期心衰的發生率,顯著地改善了患者的預後、降低了患者家庭及社會的總花費,為國家節約了寶貴的醫療資源。

項目團隊在雲南省全面推廣全域覆蓋、全程管理的急性胸痛三級網路體系,使雲南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病死率顯著下降。參與編寫全國胸痛中心行業規範和制定十五項指南和共識,使之成為雲南省胸痛中心建設的參考標準。引領和主導了雲南省亞高原山嶽叢林地區、極端交通不便情況下的急性冠脈綜合徵協同救治體系的形成。2015年雲南省第一家通過中國胸痛中心認證,2016年成為第一批國家胸痛中心示範基地,牽頭成立了雲南省胸痛中心建設專家組,協助雲南省衛健委,加速推進雲南省胸痛中心建設,通過會議培訓、參觀交流、現場幫扶、品質管理、驗收整改,為 67家縣醫院的胸痛患者救治能力提升、為雲南健康扶貧、減低急性心肌梗死病殘率、提高雲南每人平均壽命、建設健康雲南做出了貢獻。

在項目團隊推動下,為雲南省培養了一大批急性心肌梗死臨床急救和冠心病早期防治人才。項目團隊舉辦雲南省醫師協會胸痛專委會年會、雲南省胸痛中心加速建設培訓會、啟動會、雲南省胸痛中心質控會數十場,為雲南省各基層醫院醫生提供了規範化的訓練,使他們充分掌握了ACS的危險因素、症狀、診斷、預警、急救及胸痛中心轉運流程等必備知識,為雲南省培養了一大批專業素質過硬的ACS臨床急救和冠心病防治人才。

在項目團隊引領下,2020年中國胸痛中心質控報告顯示,雲南省胸痛中心建設各類質控核心指標名列全國前列,近 5年僅項目團隊所在的聯勤保障部隊第九二〇醫院就先後挽救了 3600余名患者的生命,進一步提升了胸痛中心體系化建設在急性心肌梗死搶救中的作用,帶動了雲南省胸痛急救能力的提升,使雲南省在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水準處於全國領先地位。

自 2013年我國啟動中國胸痛中心認證以來,截止到目前,根據中國胸痛中心聯盟、胸痛中心總部網站(http://www.chinacpc.org)統計,雲南省胸痛中心建設從局限于昆明等中心城市,擴展到邊遠二級醫院,目前,啟動胸痛中心建設醫院已達205家,其中通過中國胸痛中心認證的醫院已達126家,位居全國第五,基層版胸痛中心98家,位居全國第一,在雲南省初步實現了全域覆蓋模式並形成三級網路體系,形成了急性胸痛協同救治一張網。(馬琛)

(責任編輯:黃俊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