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南澗:“文化+”助推民族團結進步

時間:2021-10-20來源 : 中國網作者 : 趙璐艷

走進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澗彝族自治縣澗河宋詞長廊,399座宋詞碑精心雕刻著399首膾炙人口的宋詞及配圖,吸引了眾多遊客駐足觀看。

(澗河宋詞長廊 南澗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每天吃完晚飯,我都習慣來長廊走走,讀著宋詞、配著微風、看著風景,閒暇之餘還能接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一舉幾得。”在澗河宋詞長廊散步的宋大媽笑呵呵地説道。

全長4公里的澗河宋詞長廊始建於2012年,東岸是南澗河,西岸是綠化帶,南北分別連接著澗南公園和澗北公園,399座宋詞碑一部分刻錄的是作者原文,另一部分刻錄的則是南澗當地有名望的文人書法愛好者精心書寫的宋詞,並配有精美濃郁的中國風山水或者人物圖畫,6個六角亭貫穿其中,處處彰顯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形象視覺魅力。

“自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以來,南澗縣緊緊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主線,發揮宋詞長廊獨特的地域優勢和文化優勢,將宋詞長廊打造成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戶外教育基地。”南澗縣民族宗教事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到,通過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浸潤在各族群眾健身、休閒和旅遊觀光之中,構築起了共有精神生活家園,使各民族人心歸聚、精神相依,形成人心凝聚、團結奮進的強大精神紐帶。

據悉,在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中,南澗縣堅持“二為”方向,貫徹“雙百”方針,以加快推進文化強縣為目標,大力實施“文化認同工程”,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家庭教育、學校教育、道德建設、文化創造和生産生活,不斷夯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思想基礎。

先後創作了《三道灣》《茶的故鄉MTV》《逐水追夢》等一批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謳歌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典型為主要內容的文化作品,建成11個民族文化傳習所,成功申報、命名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51項、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64名、州級民間藝術大師14名。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剪紙代表性傳承人陳德巨幅剪紙《南澗跳菜》被雲南文苑收藏。頒布了《雲南省南澗彝族自治縣南澗跳菜傳承與保護條例》,實施南澗跳菜“五個一百工程”,“南澗跳菜”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南澗跳菜音樂被國家檔案館收藏,南澗跳菜跳出大山舞向世界,跳進英國皇宮,舞向央視春晚。(趙璐艷)

(責任編輯:黃俊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