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鬥百年·金沙築夢】楚雄永仁:在民族團結中汲取奮進力量

時間:2021-10-18來源 : 雲南網作者 : 李赟靜 王睿妮 徐永進

日前,“奮鬥百年·金沙築夢”主流媒體雲南行採訪團來到有著“中國陽光城、綠色生態縣、彝族賽裝源”美譽的楚雄州永仁縣,哲林實業有限公司挂滿樹梢的芒果、維的鄉的青山綠水、蓮池鄉的瓜果飄香、福興村群眾的載歌載舞,展現出永仁縣近年來在民族團結進步創建中的優異成績。各族群眾手牽手、心連心,共同創造出永仁縣如今欣欣向榮、熠熠生輝的景象。

(猛虎鄉福興村)

厚植家國情懷 築牢共同體意識

近年來,永仁縣委、縣政府以“把家國情懷深深烙印在各民族群眾心上”為目標,積極開展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的民族理論政策研討等推進“家是最小的國,國是千萬家”的家國情懷教育往深裏走、往心裏走、往實裏走,樹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同體意識。

在永仁,從2018年至今,全縣共開展黨的民族理論政策法規和民族團結知識宣講2377場次,建設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13個,“中華民族一家親”圖書(館)室66個,以“小廣場大喇叭”廣播播出民族團結節目198組,各族群眾對黨的民族理論政策法規和民族團結知識的知曉率達100%。愛黨、愛國、愛家,早已浸潤每一位永仁人的心中。

(挂滿樹梢的芒果)

培育優質産業 增加群眾收入

長期以來,永仁縣委縣政府聯合各族群眾立足發展實際,依託當地山林覆蓋率高、民族文化底蘊深厚的特點,深化幹群合作,少數民族幹部牽頭髮動各族群眾開發20余萬畝林地用以種植高原特色經濟林果板栗、石榴、櫻桃等,種植面積達8萬多畝,真正實現了把“荒灘荒山”建設成“綠水青山”,把“綠水青山”轉化成“金山銀山”。種植業發展也涌現出很多致富帶頭人,群眾的生活越來越好,如夜可臘村民委員會大奮田組的群眾通過發展種植板栗,家家增收致富,原來“大糞田”的村名現已變成名副其實的“大奮甜”。

永仁有著深厚的民族文化,如賽裝文化、火把文化、潑水文化等,各民族在節日慶典中交流交往交融。“賽裝節”引領民族文化時尚、“火把節”點亮彝族文化光芒、“潑水節”孕育傣族文化瑰麗,民族文化旅遊産業的發展增加了群眾的經濟收入,大多數群眾嘗到甜頭。

(維的鄉的青山綠水)

共創幸福家園 各族群眾展笑顏

以前,永仁縣各族群眾大多呈現大散居、小聚居、交錯雜居的居住特徵,生存條件不夠理想,對此,縣委縣政府推廣強化互嵌式社會結構體制機制和措施,為各民族群眾共居共學共事共樂創造條件,如將部分各民族地區的群眾搬遷到縣城社區和永定、蓮池、宜就、猛虎等鄉(鎮)居住。

2012—2014年,永興傣族鄉整村搬遷,從炎熱河谷到溫潤宜居壩區,有著彝鄉明珠最美傣寨美稱的福興村誕生。如今,走進福興村,採訪團深刻感受到村落祥和的氛圍。整齊劃一的傣族民居、乾淨整潔的水泥村道、房前屋後的綠植,專門展示民族樂器和彝繡産品等,一派安居樂業的景象。廣場上,居民圍坐,嘮家常、繡彝繡,時不時欣賞民族歌舞表演,表演者載歌載舞,時而舞姿曼妙、時而氣勢磅薄,這裡的生活,愜意且舒適;這裡的人民,幸福且團結。福興村只是永仁縣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的一個縮影,在這裡,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同維護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的纍纍碩果。

“苦熬不如苦幹”,永仁縣各族群眾將永仁精神發揮得淋漓盡致,努力實現在團結中汲取奮進力量,在和諧中共建美好家園,在奮鬥中譜寫中國夢永仁新篇章。(李赟靜 王睿妮 徐永進)

(責任編輯:黃俊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