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西盟:以黨建沃土培育民族團結之花 “拉動精神”在阿佤山絢麗綻放

時間:2021-10-09來源 : 中國網作者 : 李毅 鄒偉琦

翻開西盟佤山的歷史畫冊,展現在人們面前的舊時西盟佤山是貧窮、落後的。從原始社會到社會主義社會,從砍頭祭祀祈禱五穀豐登到科技引領産業發展,西盟“蝶變”的背後,是西盟兒女團結奮進中的砥礪奮進,更是黨建沃土上民族團結之花絢麗綻放。正如,民族團結誓詞碑上銘刻的:從此我們一心一德,團結到底,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誓為建設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奮鬥!

“艾英,最近身體恢復的怎麼樣?村裏知道你需要做化療,幫你申請的臨時救助正在辦理,你要安心養病……”在雲南西盟縣中課鎮班箐村村民艾英家的庭院裏,身為村委會副主任的葉煥正耐心地對村民艾英進行臨時救助資訊核對。就在今年的7月份,艾英查出甲狀腺腫瘤,丈夫為給艾英做手術掏空了積蓄。可是後續的化療費用卻把這個原本幸福的五口之家推向了困境。了解到艾英的情況後,葉煥為她聯繫醫療費報銷和申請臨時救助。葉煥説:“作為一名黨員、一名民族幹部,幫助每一名困難群眾是我的責任。”

今年剛滿30歲的葉煥是班箐村土生土長的村幹部。也是村裏屈指可數的大學生,為了想給父母一個更好的生活,2012年她大學畢業後就輾轉多地打工賺錢,收入還算可觀。2016年當知道村里正在號召大學生回鄉幹事時,她義無反顧選擇回到村子並當選為村黨總支副書記。從一開始面對基層群眾工作的驚慌、懵懂,到如今成為基層工作的一把好手,在組織的培養下,葉煥茁壯成長。

班箐村地處中課鎮南邊,距縣城14公里,全村共有14個村民小組2809人,2018年班箐村摘掉了貧困的帽子。可隨著村子的發展,人才流失、村兩委幹部“老齡化”等問題日益突顯,人才短板也暴露出來。

“通過築牢黨建引領之基,班箐村把傳承和發揚‘拉動精神’與培養使用好幹部結合起來,穩步推進村‘兩委’換屆選舉,注重從致富帶頭人、大學生村官、退伍軍人等優秀農村人才中選拔村組幹部,積極推廣落實青年人才黨支部工作法,加大人才回引力度,推動村組幹部教育培訓平常化長效化,村幹部平均年齡在35歲,年輕幹部已經成為我們村鄉村振興路上的中堅力量。”班箐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岩生説。

通過實施“先鋒強志”素質提升工程,班箐村圍繞“産業引領、深度培訓、帶動增收”三大環節,聚焦主導産業發展,採取“孵化式、師帶徒”培訓模式,培育人才振興之根。

“水文你看,這個水線就有點高了,不及時調整的話,看著小雞在啄水喝,實際上一點兒都沒喝到,長此以往雞就容易生病......”在班箐村水等家的養雞場,八組組長水等正手把手的教導著徒弟水文怎樣做好土雞養殖,作為村子裏遠近聞名的養雞能手。從2020年被評為“西盟工匠”以後,來和他學習土雞養殖的人多了起來。而村民願意學他也願意教。水等説:“我是黨員,就應該發揮先鋒模範帶頭作用,把這幾年學到的本領教給群眾。”

同時,班箐村還堅持以黨建引領農村經濟發展為主線,以“拉動精神”為支撐,著力解決農村産業發展“無載體”問題,橡膠、甘蔗等傳統産業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土雞養殖、無筋豆等特色産業,成為發展的新動能。

“民族幹部有作為、産業發展有路子、民族文化有傳承,我相信在黨的帶領下,我們群眾幸福生活會越來越有奔頭。”班箐村村民水文説。

“長期以來,西盟縣高度重視‘實現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工作,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時指出的‘建設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重要指示精神,以加強民族地區基層黨組織建設為統領,不斷統籌推進人才培育、産業發展、強邊固防、文化傳承、團結教育等工作,在促進民族團結示範建設中取得了新的成效。”西盟縣縣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李剛説。

秋日裏,拉動紀念園裏,班箐村民趁著農閒時分集聚到一起。聽著拉動紅色故事,賡續紅色血脈,傳承民族團結之魂: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的“拉動精神”,隨著時代的發展,在西盟佤山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班箐就像西盟鄉村的一個縮影,在黨建沃土上綻放民族團結之花。而西盟群眾,正在黨的引領下,堅定的踏上鄉村振興的新征程。(李毅 鄒偉琦 文/圖)

(責任編輯:黃俊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