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雲南省大理州南澗縣寬敞明亮的老幹活動中心,70多名老年大學學員正在用彝語翻唱《沒有共産黨就沒有新中國》,歌聲鏗鏘有力,讓人力量滿滿。
“借助老年大學的平臺,我組織帶領了100多名老人,用彝語歌唱《沒有共産黨就沒有新中國》,以此表達彝鄉人民對黨的感恩之情。”退休幹部羅錦志説,自己和查海旺、吳正煜、字桂珠、自成高一眾老幹部發揮特長,將《沒有共産黨就沒有新中國》《北京的金山上》《唱個山歌給黨聽》譯成彝語,由他在每週三教授學員,在老年大學中傳唱,並在該縣得到推廣。
在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中,南澗縣老幹部局發揮了12個黨支部凝聚力強、組織活躍的優勢,在老年隊伍中加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主動爭當維護民族團結進步的宣傳者,以“黨建+民族團結”,開展形式多樣的支部活動。羅錦志所在的一支部,2014年被評為大理州示範黨支部,這也是大理州唯一一個老幹示範黨支部。
編纂文史 留續民族血脈
“我用了十年時間考錄《哀牢夷傳》,如今能夠成書,我真高興。”十年前,退休教師自成高由於編寫家譜查閱資料的偶然之機,發現了鮮有人知的哀牢夷歷史,出於還原原貌,給子孫留下民族歷史痕跡的想法,他多方走訪、研究,考錄出了《哀牢夷傳》。
在南澗縣,和自成高一樣熱心文化傳承的退休人員還有很多。比如,查海旺、羅錦志等老幹部發揮餘熱,借助彝學會平臺,通過研讀史料,走訪愛好史學之人,實地收集資料,先後帶領彝學會成員整理編輯出版了《南澗民間文學集錦》一至四集、《南詔大理國軍事述略》《生命的旅程》《無量山傳奇》《無量塔記》《南澗氏居民族譜牒集》《彝語臘羅話》《大理州彝族村寨》等書,為保護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服務當地群眾作出了積極貢獻。
老驥伏櫪 服務家鄉助發展
“我從底麼村來,也要回底麼村去,過去沒有機會親自參與家鄉建設,現在退休了,再苦再難,我都要回家服務,改變底麼村的面貌。”説起出任公郎鎮底麼村黨支部書記的初心,65歲的退休教師字海寬很是感慨。
2019年6月,字海寬在補選中高票當選底麼村委會主任,在換屆選舉中當選村黨總支書記。
兩年來,字海寬頻領鄉親們主動致富,分片制定産業發展規劃,積極爭取無量山森林蔬菜和特色水果、養殖無量山烏骨雞和豬牛等項目,發動群眾自己修路、護路、改善人居環境。2019年,底麼貧困戶、貧困村高品質脫貧。而由於工作勞累,字海寬連續2次暈倒在了下村途中,做了心臟搭橋手術。
“字書記熟悉村情,工作認真,現在民心順了,各項工作走在了全鎮前列。”掛鉤村幹部李枝斌説道,“為了便於工作, 66歲新學電腦,自己做業務,他是服務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維護民族團結進步的退休幹部典型,他的精神值得我們後輩學習。”
近年來,南澗縣在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中廣泛動員各族幹部群眾積極參與,廣大離退休幹部退休不褪色,成為了宣傳和踐行民族團結進步的堅強主力隊伍,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供了強大精神支撐。(袁玉梅)
(責任編輯:黃俊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