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大理州:各民族都是“阿福佳”

時間:2021-09-24來源 : 中國網作者 : 李歐

蒼蒼古樹,翠蓋如雲。地處雲南省大理州劍川縣金華鎮東南角的桑嶺村,依山傍水、古木掩映,是劍陽八景之一“桑嶺古木”的所在地。該村有古木一百七十多棵,樹齡最長的達六百九十多年。這些古木見證了歷史的滄桑,依然蓬勃的活著。它們屹立在桑嶺村,不僅自帶一種昂揚的精氣神,同時見證了該村各民族都是“阿福佳”(“阿福佳”為白族語音譯,意為好友、老友)的民族團結進步新示範典型對人性的浸潤與教化。

(桑嶺村一隅)

在桑嶺村,“各民族都是‘阿福佳’,幸福路上不忘感黨恩”的標語隨處可見。各民族都是“阿福佳”作為新時代民族團結進步新示範典型,並非只是口號,而是實際行動,而且是收穫滿滿的實際行動。

(桑嶺村各民族都是“阿福佳”,幸福路上不忘感黨恩標語)

“小時候,我們一起去梨園放牧,他家養了黑山羊,而我家養的是牛,突然,他問我:‘阿成,我兩個搭老友,阿福佳給要?’我就回答好。”回憶起搭“阿福佳”的場景,馬家成依舊曆歷在目。據馬家成介紹,他搭了好幾對“阿福佳”,一般是年紀相倣和興趣相投的兩個人搭“阿福佳”,可以是父母牽線搭“阿福佳”,也可以是自己搭“阿福佳”。

搭了“阿福佳”之後,當馬家成家裏面事情多抽不開身的時候,他的媽媽就會把馬家成託付到“阿福佳”家裏,對方的父母就會幫忙照顧馬家成。

(馬家成(右一)在向來訪者介紹“阿福佳”)

“‘阿福佳’其實就是共同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搭‘阿福佳’,就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具體實踐。”馬家成如是表示。

桑嶺村居住著白族、回族、漢族等多個民族,村內清真寺和本主廟相距不足10米,僅僅一路之隔。每逢年節,回族群眾到清真寺禮拜誦經,白族、漢族群眾到本主廟敬香祈福,村民互相尊重各自宗教信仰、生活禁忌和風俗習慣,成為民族交融的一大奇景。自記載以來,該村未發生過因民族衝突、家族糾紛導致的刑事案件、群體性事件和非正常信訪。

在1990年,馬家成的父親馬子超被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個人稱號”。如今,生活在桑嶺村的各民族同胞通過搭“阿福佳”的方式,全面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形成了民族團結、宗教和順、社會和諧的良好局面,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一代代的傳承併發揚光大。

在大理州,各民族都是“阿福佳”的故事無處不在。近年來,該州聚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主線,持續鞏固提升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州創建成果,全力實施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縣市三年行動計劃和百村(社區)創建行動,嚴格落實示範區建設責任制,整體推進創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範州建設。目前,涌現出了以洱源鄭家莊“七個民族一家親”、大理市古生村“記得住鄉愁”、劍川縣桑嶺村各民族都是“阿福佳”、漾濞縣高發村“新五朵金花”、巍山縣大三家村“搬遷新村展新顏”、永平縣古富村“六個民族一個屋檐”等為代表的一批各具特色的新示範典型。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民族關係在該州不斷地實踐和發展。(李歐 文/圖)

(責任編輯:黃俊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