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祜族是國內非常古老的少數民族之一,民族的傳統節日很多,有春節、新米節、耶誕節、火把節、葫蘆節等等。拉祜族的節日具有本民族的特色,這些節日是拉祜族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歲月的流逝,很多節日已經融入了民族的血液,伴隨著民族的繁榮和發展。
“扎西長”(新米節)是他們的最高禮節之一,為了感謝天神厄沙帶領拉祜人播撒谷種,每逢新谷入家,拉祜人都會將穀子攤在火塘上方的“炕芭”上,用火將穀子烘乾,接著把穀子放在碓窩裏舂成米,煮出香噴噴的新米飯,把煮好的第一碗新米飯敬獻給天神厄沙。
中秋佳節,雲南省普洱市思茅區臘梅坡拉祜媽葫蘆小院為熱愛民俗文化的各地客人們舉辦了一場“拉祜族新米節盛宴”。
敬獻火塘滴樸酒
火塘,如同少數民族建築的心臟,可以説是流淌在少數民族血液中的一種信仰。火塘文化是山地民族精神家園,雖微小但堅韌,有著抱團的美好,延續著溫暖的力量,凝聚著樸實的歡騰。
點祈燭光敬福水
祈願臺上擺放著各類時令水果和蔬菜,四週擺滿祈願蠟燭,濃濃的節日氣氛和滿滿的儀式感。大家圍繞在祈願臺的四週共同點燃祈願蠟燭,互敬福水,共同祝願來年風調雨順,家人平安健康。
開鍋禮食慶豐收
開鍋禮食慶豐儀式是本次活動的重頭戲。點燃火把的象徵的是未來紅紅火火的日子。人們圍繞著銅鍋載歌載舞,共同慶祝這豐收的一年,同時也表達了對這片土地的敬畏和熱愛。
文化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靈魂,新米節是生長在土地深處的瑰寶,是一粒迷人的農耕文明種子。新米節是村民豐收的日子,是土地展示自己孕育成果的日子,也是拉祜人感恩自然、敬畏土地的日子。(鄧娟 普洱市思茅區融媒體中心供稿)
(責任編輯:黃俊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