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河州“民族+N”畫好團結路上“同心圓”

時間:2021-06-17來源 : 中國網作者 : 楊婧瑤

雲南省紅河州是一個文化底蘊深厚的少數民族自治州。多年來,紅河州委、州政府堅定不移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堅持把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作為永恒的工作主題,11個世居民族在這片滔滔紅河水流淌的土地上和諧共生,共同繁衍生息,創造了濃郁多彩的民俗文化。千百年來,這裡續寫著一段接一段波瀾壯闊的民族團結故事,為紅河州高品質跨越發展凝聚起強大合力,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元陽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民族+旅遊”融合發展大有可為

紅河州彌勒市是滇中腹地城市,被譽為“昆明的後花園”。近年來,彌勒充分挖掘歷史文化底蘊、民族文化和生態資源,加快打造西部民族文化走廊,開發建設了一批具有民族文化特色和濃郁民族風情的特色鄉村旅遊項目。

( 可邑小鎮 紅河州委宣傳部供圖)

其代表性景點可邑小鎮,不僅是一個彝族阿細文化最具代表性的生態村落,世界十大名曲“阿細跳月”的發源地,也是阿細創世史詩《阿細先基》最盛行的地方,是比較典型的少數民族村寨,至今已有360多年的歷史,這裡居住的99.6%的人都是彝族支系阿細人。可邑村以“阿細跳月”為載體,搭建旅遊平臺,民族風情特色村寨、特有的民族文化、優越的自然生態風光,讓可邑村成為遊客休閒度假、體驗鄉村風情的目的地。

(彌勒太平湖森林小鎮 李昱廷攝)

目前,彌勒有省級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單位23個、州級示範單位78個,西一鎮紅萬村、西三鎮可邑村、巡檢司鎮下高甸村先後被命名為“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涌現出東山鎮、紅河捲煙廠、太平湖森林小鎮、彌陽鎮城關社區等一大批叫得響、有特色的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創建品牌。

“民族+傳承”非遺保護不再是空談

紅河州石屏縣居住著漢族、彝族、傣族、哈尼族、回族等世居民族,是一片多民族和諧交融的熱土。石屏縣高度重視少數民族文化的挖掘和傳承保護,積極培養傳承隊伍、建設傳承場館,強化宣傳引導,讓很多傳統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産得以傳承發展。

(煙盒舞 李紋秀攝)

在石屏,彝族煙盒舞深受群眾喜愛,不論小孩和老人都愛跳。據了解,石屏彝族煙盒舞又稱“跳弦”“壟傯”等,流傳于石屏縣的彝族村寨,因每人兩手各拿一個竹或木製的煙盒彈跳起舞而得名,通過頭、腳、身、手、腰等各個身體部位的巧妙運用,以優美的舞姿形象地表達了彝族特有的審美趣味。

據了解,非遺保護工作中,石屏縣理清非遺和文化遺産的區別,樹立傳承就是對非遺最直接的保護的理念,在全縣建立了26個傳承點和2個傳習館,結合當地非遺項目和傳承點的實際情況制定了傳承點管理辦法。在充分體現了傳承點價值的同時,讓傳承工作不再局限于家裏、路邊,有了專門的教室和教授場所的同時,讓非遺文化保護不再是空談。

(哈尼古歌 紅河州文旅局供圖)

目前,石屏縣共有彝族海菜腔、煙盒舞、烏銅走銀製作技藝等國家級非遺項目3項,省級非遺項目10項、州級非遺項目19項,縣級非遺項目40項,各級傳承人161名。石屏也因為有著豐富的民族文化,被原文化部命名為“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民族+鄉村振興”提升農村産業附加值

利用山區自然條件開墾梯田,是哈尼族的特長和千年的傳統。在元陽,獨特的梯田農耕文化,和風情濃郁的民族文化賦予哈尼兒女更多神秘感,一曲《哈尼古歌》延續著古老的文化記憶。近年來,元陽縣因地制宜,在保護哈尼梯田的同時,大力提倡和推廣“稻魚鴨”綠色高産高效綜合種養模式,增加農村産業附加值,實現了生態環境品質、群眾收入增幅、農耕文化保護三贏。金秋時節,紅河南岸的層層梯田裏,稻香四溢,哈尼族人民收穫著糧、魚、蛋、鴨,提升了農村産業附加值。

(元陽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目前,全縣境內擁有19萬畝哈尼梯田,被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先後獲得國家濕地公園、國家4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産保護試點和首批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産。

同時,元陽全縣共創建“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3個,中國傳統村落村寨7個,省級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單位32個,州級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單位63個、示範家庭200戶、示範崗位460個。2020年8月,元陽縣被省民宗委命名為省級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縣。

(周佳藝攝)

通過走“民族+N”路子,紅河州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不斷鑄牢,各族人民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共用民族團結進步成果的願景如今在紅河大地已成為現實。日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理論與實踐研討會”在雲南紅河州蒙自市舉辦,會議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理論研究、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雲南實踐等主題展開深入研討,總結實踐經驗,再次為指導邊疆民族工作提供理論支撐。

(周佳藝攝)

紅河州委書記洪正華表示,“十四五”期間,紅河將圍繞雲南省委、省政府紅河現場辦公會提出的打造“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的要求,力爭成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一面旗幟。同時,將力爭把13縣市全部創建成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縣(市),持續鞏固民族團結、宗教和順、邊疆穩定的良好局面。(楊婧瑤)

(責任編輯:黃俊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