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袤的中華大地上,長江像一條玉帶,串聯起包括雲南省在內的11個省份。這是一條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內河經濟帶、東中西互動合作的協調發展帶、沿海沿江沿邊全面推進的對內對外開放帶,也是一條生態文明建設的先行示範帶。
金沙江是長江的上游,它裹挾著滾滾洪流向著雲嶺大地奔瀉而來,在雲南境內長1560公里,覆蓋範圍達7個州市,其中流經麗江市全境615公里,佔經滇全長的近4成。
(這是在麗江石鼓鎮航拍的金沙江,江邊綠柳成林 趙普凡攝)
共抓大保護,上游是關鍵,麗江是重點。作為長江上游重要的生態屏障,近年來,麗江市主動對接和服務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始終把保護放在第一位,找準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切入點,充分發揮生態資源優勢,把金沙江綠色經濟走廊建設作為推動全市經濟社會高品質跨越式發展的關鍵一招,先行先試,取得初步成效。
如今,金沙江畔荒坡披上綠衣,金沙江水造福一方百姓,一片鄉愁在此生根發芽,一道生態屏障正在建立,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畫卷徐徐展開。
(航拍視角下,金沙江邊綿延的柳林如同一道屏障,保護著農田 趙普凡攝)
從“望江興嘆”到“六個一百”工程“綠色經濟”育出新活力
近日,永勝縣濤源鎮嘉禾村龍開口水資源綜合利用(一期)支渠配套工程項目、光伏提水項目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設中。
曾經,“望著江水沒有水用”是永勝縣沿江群眾的真實寫照,基礎設施薄弱、水利工程不足,這裡的村民只能靠天吃飯。沿江流域資源開發潛力大,但生態環境脆弱,為把沿江的荒山荒坡變為綠水青山,麗江市在沿江流域實施了100個複合光伏提水項目。
據介紹,永勝縣現有30座已建、在建光伏提水灌溉工程,覆蓋順州鎮、濤源鎮、片角鎮、仁和鎮、魯地拉鎮等沿江鄉鎮,覆蓋灌溉面積3.06萬畝,建成後將大大推動沿江鄉鎮農業從普通農作物到高産經濟作物的轉型,實現農作物産量和農民收入“雙增加”。
(金沙江畔麗江永勝縣三川壩 楊波攝)
光伏提水工程只是麗江市打造金沙江綠色經濟走廊中的一項重要內容。近年來,麗江市主動服務和融入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擬投資千億元打造金沙江綠色經濟走廊,實施沿金沙江建設100萬畝高産穩産高標準農田、100個光伏提水項目、年産100萬頭生豬養殖場、連片種植100萬畝特色優質經濟作物、打造100個鄉村振興示範點、創造100億元以上産業的“六個一百”工程,著力把麗江市金沙江沿岸建設成為長江上游“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綠色經濟帶。
截至目前,麗江市已完成光伏提水項目53個、高標準農田35.6萬畝、優質高産高效經濟作物185萬畝、鄉村振興示範點20個、啟動100萬頭生豬養殖項目、實施國家林業生態扶貧貸款首批40.46億元PPP項目。
(永勝金沙江一帶沃柑 李寧攝)
如今,沿江土坡披上了綠裝,昔日的低産田變成了沃柑園、櫻桃園、石榴園和金橘山,金沙江畔綠意盎然。
從“看山愁、看水愁”到一片鄉愁在玉湖 鄉村振興打開新天地
走進玉龍雪山腳下的玉龍納西族自治縣白沙鎮玉湖村,用冰川石砌成的民居建築獨特古樸,清澈的雪水穿村流過,遊客騎著馬兒在村裏悠閒觀光。就是這樣一個古樸、整潔的小村,曾經令人“看山愁、看水愁”。
受氣候、土壤、水源制約,玉湖村種植業和養殖業收益低,2003年農民每人平均年純收入僅為937元。“以前甚至有‘有女不嫁玉湖村’的説法。”玉龍縣委常委、白沙鎮黨委書記和麗斌説。
2004年開始,玉湖村憑藉地處玉龍雪山腳下的區位優勢和旅遊資源優勢,積極引領全村民眾調整産業結構,成立了以黨組織為核心、黨員為主體的玉湖村旅遊專業合作社,開展全民參與的生態觀光旅遊服務,走出了一條“黨支部+合作社”的致富新路子。2019年,全村經濟總收入達1700萬元,旅遊總收入突破1000萬元。
(玉龍雪山腳下的白沙鎮玉湖村逐步邁向鄉村振興 和紅艷攝)
牽馬、開民宿、做餐飲、搞旅拍,玉湖村民吃上了“旅遊飯”。喜歡攝影的村民和旺寶畢業後便回來村裏從事旅拍事業,每月收入近萬元。隨著遊客越來越多,他期待以後能開起自己的民宿,跟著村子一起更好地發展下去。
如今的玉湖村,已成為生態村、文明村、和諧村、經濟快速發展村。和麗斌介紹,作為玉龍縣鄉村振興示範點之一,玉湖村將以農文旅融合生態發展為核心,嚴守生態環保、土地利用、民族文化保護、田園風光保護等底線,通過打造十大非遺院落、野奢營地、小小騎士茶馬古道基地以及旅拍第一目的地等,實現旅遊産品全面升級,助推鄉村振興。
綠色賦能為第三産業帶來了農旅融合、全域旅遊發展的新機遇。近年來,麗江市依託沿江鄉村美麗的山水景色和田園風光,通過“農業+”“旅遊+”多業態融合,積極探索農業與旅遊結合的休閒農業及鄉村旅遊發展模式,實現了文化與旅遊、旅遊與康養、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産業融合發展,將打造一批旅遊特色型、美麗宜居型、提升改善型、自然山水型、基本整潔型村莊。
(航拍下的麗江古城)
如今,依靠綠色産業及農旅融合發展,金沙江沿線曾經的123個貧困村農民每人平均年純收入從2017年的5099元提高到2019年的7845元,沿江地區正在向鄉村振興邁進。山還是這座山,水還是這片水,不同的是,從前的“發愁”現在已經變成了根植于村民內心的“美麗鄉愁”。
從樸素的生態觀到生態保護知行合一 “一江金水”煥發新容顏
崇尚自然是麗江各民族的優良傳統,當地一些少數民族群眾有著“人類要像對待自己的親兄弟一樣對待自然”的樸素生態觀。不過,這種樸素的生態觀已經逐漸成為一種全民意識和行為自覺。
在打造金沙江綠色經濟走廊的過程中,麗江市堅持生態優先,強化生態保護。目前,投資2.9億元的程海湖流域生態綜合治理水利骨幹應急補水工程正在抓緊建設;長江第一灣畔,近年來種下的10萬棵柳樹鬱鬱蔥蔥;投資40.46億元的林業生態扶貧(一期)PPP項目全面開工。
(航拍視角下的金沙江畔美景 趙普凡攝)
作為重點産煤縣,華坪縣以礦業轉型、礦山轉綠、礦企轉行、礦工轉崗“四轉”,促進煤炭産業發展模式向綠色轉型。2016年以來,華坪縣關閉淘汰落後煤礦41個,去産能589萬噸。境內金沙江流域年均輸沙量從2005年的2.23億噸下降到2019年的0.94億噸,金沙江幹流流出麗江市斷面水質持續保持優良,為長江經濟帶可持續發展提供了生態保障。
(金沙江畔麗江華坪芒果飄香)
麗江,因江而名、因江而興,綠色是麗江的底色、生態是麗江的特色、生態旅遊是麗江的優勢。麗江市委書記崔茂虎表示,麗江將堅定不移地築牢中國西南和長江上游的生態安全屏障,把高品質建設金沙江綠色經濟走廊融入到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戰略大局中;努力踐行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堅持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積極探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實現方式和發展路徑,堅持生態建設産業化、産業發展生態化;著力建設綠色發展先行區、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和世界一流旅遊目的地,讓人民群眾真正成為生態環境的保護者、受益者。(李寧 韓文萍 和紅艷)
(責任編輯:黃俊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