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熱點 時尚 直播 熱圖 科技 快消 小鎮 專題 聯盟

大理雲龍:構建民族團結進步教育中的“家國文化”

時間:2020-12-18來源 : 中國網七彩雲南作者 : 劉啟 尹涵

“我們都是一家人,是同吃同住同學習的兄弟姐妹,我們熱愛共同的家園。”這是雲南省大理州雲龍縣寶豐完小六年級黑板報上學生周詩婷所寫的最為醒目的一句話。

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縣創建目標的引領下,雲龍縣建立起一套以“家國文化”為核心,以“團結進步”和“互幫互助”為兩翼的民族教育特色示範。樹立了一批典型、開創了一套辦學思路、開展了一系列文化活動、培養出一批優秀教師、創建出一些實踐基地,初步形成雲龍創建民族團結進步教育“五個一”的工作目標。

“背井離鄉來到新學校,在家時有父母的關懷,在這裡我們幸運的擁有了另外的‘阿爸’和‘阿媽’。”果郎完小彝族學生馬建文説。福堂社區是雲龍縣最大易地搬遷點,轄區內的果郎完小承擔了小學階段易地搬遷學生最主要的安置工作。全校有134名搬遷學生,其中彝族51人、傈僳族59人。馬建文曾經生活在長新鄉永香村,經濟落後、地理位置偏遠、交通不便等客觀因素,給馬建文的就學入學帶來極大不便。易地搬遷政策實施後,馬建文一家搬到了寬敞明亮的新家,學校就在家門口,極大方便了馬建文的就學。剛到果郎完小,馬建文性格內向、生活習慣較差、學習成績落後。為了不讓任何一個民族學生掉隊,學校出臺了《搬遷學生關愛方案》,實行“一對一”師生掛鉤聯繫,以一顆父母之心對待每一位學生,不僅安排教師單獨輔導功課,還在生活起居上給予引導和照顧,切實給予搬遷學生家人般的溫暖。在老師的幫助下,馬建文性格逐漸開朗,成績不斷提高,生活習慣有了大變化,原本從來不疊被子的他,成為整個班疊被子最整齊的人,被學生們一致推選為“宿舍長”。他還打算競選體委。現在的他熱情、自信、上進。

步入雲龍縣諾鄧鎮九年制學校,厚德樓、勵志樓、逸美樓、成思樓的走廊、宣傳欄、黑板報布裏滿了民族團結進步的元素。課堂上,以李勝軍、畢志剛老師為代表開設的“民族團結進步”專題課程為主渠道,以校長、書記“三進”(進宿舍、食堂、班級)講民族政策為輔助,真正做到民族理論、民族知識、民族團結進步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並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團課、團日活動和少先隊活動等形式,系統性地鑄牢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寶豐完小還將民族團結進步教育融入實踐活動,通過“祭孔”儀式,使師生同朝儒家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和國家的偉大,激發學生愛祖國、愛家鄉的熱情。

為了把“家國文化”精神直觀化、視覺化,漕澗鎮仁山完小、丹梯完小、苗尾鄉天燈完小等學校設立了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文化長廊、民族文化展示館,耳濡目染、潤物無聲,讓全校師生共用民族團結進步的美好。針對少數民族能歌善舞的特性,學校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學校社團組織和文體活動,促進各族學生交流融合,表村完小“鄉村少年宮”共舉辦了起奔、笛哩吐、巴烏、美術、藍球等11個社團,通過各民族學生“同過一個節”“同跳一支舞”“同唱一首歌”集中呈現。每逢佳節,共歌《諾鄧瑤》,共舞《力格高》《瓜七七》《彝族體達舞》成為雲龍各族學生水乳交融的最好寫照。

推開雲龍縣教體局榮譽室的門,“大理州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單位”等獎牌映入眼簾。截至目前,全縣教育系統先後有9學校被命名為省級民族團結教育示範學校,10學校被命名為州級民族團結教育示範學校,42所學校被命名為縣級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範學校,形成了以點串線、以線連片、以片帶面的系統創建工作格局。它們見證了雲龍教育在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中一步一個腳印的奮進之路,是對雲龍縣民族教育特色創建最好的讚頌。(劉啟 尹涵)

(責任編輯:黃俊飛)
返回首頁 返回欄目首頁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公告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 對外服務:訪談 直播 廣告 展會 無線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union@china.org.cn 電話:86-10-88825631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