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轉錯賬不該陷入“死迴圈”

發佈時間: 2018-07-05 09:31:57 |來源:新京報 | 作者:晏揚 |責任編輯: 孟君君

 

當有人就微信轉錯賬報案時,警方不管立案不立案,至少應該向微信平臺調查取證,而微信平臺可以不向普通人透露用戶的身份資訊,但當警方前來調查時,顯然要全力配合。

據媒體報道稱,近日,在廣東中山市工作的黃先生遇到了一件這樣的煩心事,他通過微信給名為“海闊天空”的表妹轉賬,沒承想轉給了微信名同樣是“海闊天空”的陌生人。等黃先生意識到錯誤向對方討要錢款,對方就把他拉黑了;他向騰訊客服求助,得到的答覆是“資金支付成功後無法撤回,您可與好友聯繫協商退回”;他又向當地公安機關和法院求助,得到的答覆是需要知道對方的真實姓名和賬戶資訊才能受理立案。“該走的地方我都走遍了”,無奈問題就是解決不了。

微信轉錯賬這種低級錯誤,並不是經常發生,但是考慮到微信有幾億用戶,所以這種事情發生的概率雖然很低,但發生的次數可能不少,只不過微信轉賬金額一般不大,大多沒有成為新聞而已。僅就近年來媒體報道的案例來看,轉賬人都遭遇到同樣的尷尬:對方不還錢,騰訊不幫忙,公安不立案,法院不受理,轉賬人幹著急沒辦法。

就轉錯賬本身來説,當然是轉賬人的責任,他是有過錯的,而收款人只是被動接受,並不是主動非法佔有。但是,收款人明知是別人轉錯了賬,在對方討要的情況下仍然拒絕歸還,這就是收款人的過錯了。在法律上是一種不當得利,屬於違法行為,如果金額較大還可能涉嫌犯罪。

現實中,如果收款人不自覺,這事處理起來往往比較麻煩。因為微信很多不是實名的,你不知道收款人到底是誰。當然,你可以向公安機關或法院求助,但是不當得利案件屬於“親告罪”——受害人告訴的,司法機關才受理,受理時,必須由受害人提供被告人的身份資訊。換言之,警方立案或法院受理的前提是,你得提供究竟是誰佔了你的便宜,但你又提供不出來。然後你會想到向微信平臺求助,要求他們提供對方的身份資訊,但是微信平臺也有義務保護用戶的隱私,他們不會隨便透露用戶的身份資訊。

這就形成了一個“死迴圈”:要警方立案或法院受理,你得提供對方的身份資訊;你向微信平臺索要對方的身份資訊,微信平臺又説只有警方立案或法院受理後他們才能提供用戶的身份資訊。雙方看似都有道理,但問題就是解決不了。黃先生現在就陷入了這種“死迴圈”——公安機關依法不立案,法院依法不受理,微信平臺遵照商業原則不配合,黃先生就沒轍了。

其實,破解這個“死迴圈”並不是很難,關鍵是有關部門要提高主觀能動性,多一點創新,多一點擔當。比如,當有人就微信轉錯賬報案時,警方不管立案不立案,至少應該向微信平臺調查取證,而微信平臺可以不向普通人透露用戶的身份資訊,但當警方前來調查時,顯然要全力配合,提供相關人的身份資訊,這應該是一種法律義務。

微信轉錯賬這種事情,假的真不了,真的跑不了,不至於那麼難解決。歸根結底,就是不能讓不當得利者逍遙法外。

□晏揚(媒體人)


新聞熱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