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傳統文化課正確的打開方式

發佈時間: 2018-06-28 10:15:48 |來源:北京青年報 | 作者:吳學安 |責任編輯: 孟君君

 

經典琵琶古曲《陽春白雪》輕柔響起,中央民族樂團琵琶演奏家于源春的音樂課開始了。雖然課堂現場沒有學生,但在直播平臺的另一邊,卻是湖南、貴州、山西、陜西、甘肅、河北、黑龍江、廣西、雲南等9個省份22所學校的孩子們。這堂音樂課是“給鄉村孩子的最美傳統文化課”大型扶貧公益活動中的一場,活動將邀請書法、民樂、戲曲、節俗等各領域專家,打造一系列以傳統文化為主題的直播課程。

在央視熱播的文化綜藝類節目《國家寶藏》讓很多人感嘆:這才是傳統文化課的“正確打開方式”。節目匯集了9家國家級省級重點博物館的27件文物,邀請明星當國寶守護人,再進入小劇場還原歷史場景,演繹國寶的“前世故事”,曾經高冷的歷史人物走上舞臺變身“彈幕鼻祖”,守護文物的人講述它的“今生故事”……

伴隨著娛樂性綜藝的審美疲勞加速到來,文化類節目成為熒屏內容的一股清流。從《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中國詩詞大會》《見字如面》到熱播的《國家寶藏》,諸如此類看似小眾式的文化傳播,一經推出就受到年輕人熱捧的文化綜藝類節目,已經構成了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

時下熒屏興起的文化節目和以往講述歷史文化知識的綜藝節目相比,在模式、內容以及整體氣質上都有所創新,尤其是用脫口秀的方式講述真實歷史,開啟了歷史文化知識的全新打開方式。數擋文化節目的市場表現也證明了大眾對內容的一部分訴求也逐漸傾向於與娛樂真人秀不同的文化類節目,但歷史文化節目“陽春白雪”的天然屬性,在大眾傳播層面的局限性仍是行業難題。

從某種程度上説,針對年輕受眾的內容輸出、接觸和打開方式與價值影響同樣重要,但打開年輕人群的收視是第一步,這在如今是行業一大難題。年輕人的目光並不容易吸引、聚焦,要向年輕人傳授傳統文化知識,讓他們接受傳統文化的洗禮並非易事,尤其是在不斷更新迭代的受眾面前,開啟傳統文化向青春表達的方式,應該成為一種常態,更要不斷探索和創新。如山東大學博物館就推出了山大版“國家寶藏”系列活動,用大量翔實的資料和文物展示了齊魯文化的魅力及學校考古係走過的歷程。

學術與娛樂、厚重的史料與酷炫的情景劇、“老古董”與“小鮮肉”,當這些元素糅合在一起會呈現出節目輕體量的內容,無疑契合了當下年輕受眾碎片化的收視習慣,傳統歷史文化知識也通過與大眾流行元素的嫁接獲得了新生,對受眾而言,知識獲取不再是嚴肅沉重、枯燥無味的,反而是隨時隨地都能愉快進行的。眼下,組織學生走進當地博物館,領著學生重溫校史,微信上盤點各自版本的“國家寶藏”引導學生尋寶……隨著《國家寶藏》走紅,不少學校也跟著“蹭”了一波熱度。

中國人歷來就有敬重歷史文化的傳統,以史為鑒,察往知今,傳統文化是最好的“教科書”,傳統文化也是最好的“營養劑”。修好傳統文化這門“必修課”,才能讓年輕學子正確認識我們的道路選擇、制度由來。傳統文化對我們每個人都很重要,但是,以前的傳統文化都過於高頭典章的形式,讓受眾無法親近,達不到傳播傳統文化的目的。

尋找到傳授歷史文化課的正確“打開方式”,思路開闊,語言活潑生動,論述少迂腐氣,觀點獨到有啟發,才能讓受眾在視聽的暢快中感受到思維的樂趣,並更好地認識傳統文化。對於年輕人來説,修好歷史文化這門“必修課”,獨立思考,養成獨立人格,才能理性積極地看待今天的現狀,也才能體會我們身上的責任。(吳學安)


新聞熱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