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不是買賣野生動物的理由

發佈時間: 2018-06-27 09:23:58 |來源:法制日報 | 作者:劉勳 |責任編輯: 孟君君

 

王某某來自素有“猴戲之鄉”之稱的安徽省利辛縣,他也是一名耍猴人。去年,他在四川省冕寧縣購買了8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獼猴運回老家,在川陜交界的七盤關收費站被警方擋獲。因無法提供特許獵捕證、人工繁育許可證、檢疫證、野生動物運輸許可證等,王某某被依法刑拘。近日,四川省廣元朝天區人民法院作出一審判決,王某某犯非法運輸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五年(6月26日《成都商報》)。

近年來,耍猴這種存在已久的民間傳統技藝飽受爭議,有些耍猴人即便像從前一樣走南闖北表演耍猴也可能觸犯法律。耍猴這種傳統技藝之所以越來越受爭議,主要還是全社會的環境保護意識逐漸提升,人們更加重視保護野生動物,普遍認同野生動物也具有基本的生存權利。

耍猴讓人感覺是虐待動物的行為,不只耍猴,其他類似的動物表演行為都被廣泛質疑,很多動物園或雜技團紛紛取消強迫動物表演的節目,應該説讓動物回歸最自然的生存狀態是必然趨勢。

表演猴戲的傳統藝人通常都是人工繁育猴子,如果耍猴人依法辦理了相關證件,法律允許這項傳統技藝的存在,並非完全禁止耍猴。儘管耍猴表演歷史悠久並長期存在,但這些依靠耍猴謀生的傳統藝人也應該遵守現代的法律制度,盡可能地讓這項傳統技藝在守法的情況下繼續傳承,尤其要注意的是不能將傳承技藝當成違法犯罪的擋箭牌。來自“猴戲之鄉”的耍猴人購買多只獼猴顯然屬於犯罪,耍猴人的身份不能成為逃避法律制裁的理由。

將購買獼猴的耍猴人判刑並非事件的終點,這起案件具有典型意義,既是一堂發人深省的環保課,又是一堂教訓深刻的法治課。承辦這起耍猴人購買獼猴案的法官深入林區進行公開審判,庭審現場就成了生動的普法課堂,讓圍觀的林區群眾真切感受到非法買賣野生動物的嚴重後果。這樣一起典型案例不僅要在案發地進行廣泛宣傳,而且耍猴藝人聚集地區的相關部門也要結合此案例深入宣傳,讓當地的耍猴藝人充分認識到傳承技藝的界限,不能採取違法犯罪的方式獲得獼猴,案件反映的細節也充分説明瞭這樣做的必要性。

王某某在非法運輸獼猴的途中發現檢查站民警執勤,正在盤查車輛,就害怕事情敗露,王某某便讓司機停車,自己牽著獼猴下車,往公路水溝邊躲藏,準備等躲過檢查後,自己繞行上高速再上車。這些細節就能説明耍猴人也知道購買獼猴不合法,只是心存僥倖,對行為的嚴重後果認識不清,以案説法能夠更好地宣傳法律,實實在在的教訓遠勝於空洞的説教。

依法保護野生動物,任何買賣野生動物的行為都應該堅決予以打擊,在保護野生動物的法律面前,任何人都沒有特權,傳承文化的民間藝人也不能買賣野生動物。另外,司法機關不僅要依法處理購買獼猴的耍猴人,而且要順藤摸瓜找出非法獵捕、出售獼猴的不法分子,徹底斬斷非法産業鏈。(劉勳)


新聞熱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