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們更多本土精品讀本

發佈時間: 2018-06-14 09:23:26 |來源:人民日報 | 作者:張凡 |責任編輯: 孟君君

 

少兒圖書需要把握兒童的心理需求、認知能力和審美趣味,給他們傳遞對生活的態度、對情感的體悟、對文化的關注

“讀書不趁早,長大徒悔懊。”如今,越來越多家長認識到閱讀對於孩子成長的重要性,從小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成為不少家長心頭的大事。給孩子買書,也成了父母們最舍得的投資,由此成就了少兒圖書市場的繁榮。當前,少兒圖書已經成為圖書零售市場中最大的細分市場,有數據顯示,我國少兒閱讀的年齡段還在不斷前移,0—6歲少兒圖書的銷售佔比日益提高。兒童接觸圖書的年齡越來越早,對少兒圖書的需求越來越大,這意味著少兒圖書市場的巨大潛力,也見證著重視閱讀、重視教育的理念愈加深入人心。

但是,在火熱的少兒圖書市場背後也有隱憂。比如,引進圖書在我國少兒圖書市場佔有一定份額。家長們青睞購買國外少兒圖書,這其中可能有一些對國産少兒圖書的偏見和刻板印象,但也確實從側面提醒我們,當前我國少兒圖書原創能力仍然薄弱。近些年來,我國少兒圖書創作取得很大進步,但原創隊伍不足、優質內容缺乏、經典品牌較少等問題還是存在。這與我們起步較晚,在經驗積累、市場運作等方面不夠成熟有關,也與少兒圖書市場稍顯浮躁的風氣有關。龐大的少兒圖書消費市場産生的利潤誘惑,讓一些創作者放棄了對品質的追求,批量化生産、快産快銷等,導致一些少兒圖書出現同質化、標簽化、低質化等問題。

孩童時期的閱讀會對一個人産生深遠的影響,少兒圖書裏承載著孩子對這個世界豐富性最初的探索與想像。比如,魯迅在回憶童年時,就對那本繪圖的《山海經》唸唸不忘,甚至“書的模樣,到現在還在眼前”。另一方面,孩童時期接觸的書籍、動畫甚至玩具等,都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他們對外界的認知,描繪著他們的精神底色,影響著他們未來的行為傾向。有人説,所有的少兒圖書都是預言書。也正因此,很多人擔心如果大量引進外國圖書,讓孩子們的精神餐桌上都是“西餐”,那些外國圖書背後的行為邏輯與文化思維,會影響孩子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知。

讓孩子們從小對自己的文化建立起更多親近感、信任感,亟待我們提高國産少兒圖書的原創能力,讓少兒圖書有著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核。近些年來,從在少兒圖書中注入更多中國元素,到對傳統故事進行重新創作,那些立足我們的文化傳統、觀照我們的文化現實、貼近兒童成長生活環境的作品,不僅給孩子們帶來了獨特的審美體驗,也讓少兒圖書成為了孩子們認識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比如,以動物為主角重新演繹京劇經典劇目的故事繪本,以漫畫形式講述傳統節日習俗的萌趣畫冊等。未來,在題材、內容、藝術風格上作出更多嘗試,我們就能為孩子們提供更優質的精神營養。

少兒圖書創作,需要深入把握兒童的心理需求、認知能力和審美趣味,通過簡單的文本傳遞給他們對生活的態度、對情感的體悟、對文化的關注。于創作者而言,沒有一顆寶貴的童心,沒有對待孩子們的愛心,沒有對藝術的進取之心,就很難精準捕捉到孩子的精神世界,創作出符合他們心理訴求與情感需要的優秀作品。因此,進一步提高國産少兒圖書的創作能力,不僅需要我們的創作者在專業性上有更大的提升,更需要在創作的出發點上承擔起更多的責任。(張凡)


新聞熱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