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休閒品質,用“分散休假”代替“黃金周”
發佈時間: 2018-06-08 09:59:49 |來源:新京報 | |責任編輯: 孟君君
有些人感慨,“黃金周”比工作還累。旅遊部門累,旅遊者也累。審視“黃金周”,很難找到受益的群體和部門。
本月中旬就是端午節小長假了。前些日子,媒體報道,中國假日經濟測算課題組經過兩年的研究後發現,雖然總體上人們休息時間在增加,但休閒觀念和休閒品質十分滯後,休息後刺激的産出效率低,“每人每小時産出的GDP在國際上排名還比較靠後”。課題組負責人魏翔建議,在落實好帶薪休假制度前提下,可以用“分散式休假”代替“黃金周”。
另一位長期呼籲取消“黃金周”的學者是清華大學的蔡繼明教授。他在十年前就主張取消“黃金周”。
當年“黃金周”出臺的一個重要背景,就是在中國人錢包鼓起來之後,給公眾放更多的假,以刺激消費拉動經濟。蔡繼明曾經説:“旅遊部門怎麼能夠綁架全國的假日制度呢?”當時的人們不明白,實際上“黃金周”或有一定的歷史價值,但卻可能並不符合長期的經濟規律。
因為,人們在“黃金周”多花費了錢,其他時間就要節約。畢竟,對大多數人來説,並不是錢多到沒處花,而是要在各種消費和儲蓄之間平衡預算。旅遊部門增加了收入,其他消費部門減少了收入,實際上並沒有增加消費。更重要的是,人們消費水準的整體提升,是來自效率的提高、收入的增加,而不是來自於給他們時間旅遊、購物。如果效率沒有提高,放再多假也不會提高消費水準。
目前看來,連旅遊部門都未必是“黃金周”制度的受益者。因為,旅遊部門必須為“黃金周”準備大量旅遊資源,而在旅遊淡季時這些資源卻是閒置的,這樣人為拉大的波峰波谷,實際上造成了旅遊資源的浪費。
對於公眾而言,“黃金周”非常擁擠,使得旅遊體驗非常不好,所以休假後的工作效率也不一定能提高多少。
而在上班族工作很累、需要休假的時候,卻因為“黃金周”已經擠佔了太多休假時間,而缺少了自己靈活休假的空間。
所以有些人感慨,“黃金周”比工作還累。旅遊部門累,旅遊者也累。審視“黃金周”,很難找到受益的群體和部門。
但是取消“黃金周”,肯定也會遭到很多人反對。因為,他們擔心,如果沒有法定假期,企業肯定就會減少員工的休假。
其實,這是一種誤解。現在很多企業都在法定假日之外,額外會有一些帶薪休假,這都是員工和企業博弈的結果。可以説,假日的多少,取決於經濟發展水準、企業具體情況和文化環境。員工可以自己選擇去休假多的企業、少拿工資,或選擇去休假少的企業、多拿工資。每個人都是在閒暇和收入、個人發展之間選擇。比如,對創業公司來説,休假就不如發展重要。
多了法定假日,員工和企業談待遇,就只能少要求一點靈活休假的時間。或者,員工為了增加收入,自己也會主動放棄一些靈活休假時間。
如果取消“黃金周”,讓員工自己和企業商談休假時間,既能避免“黃金周”造成的波峰波谷的資源浪費,又能提高民眾休假效率,何樂而不為呢?(鄧新華媒體人)
相關新聞
新聞熱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