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順家校關係須從溝通機制發力

發佈時間: 2018-06-06 09:04:42 |來源:光明日報 | 作者:熊丙奇 |責任編輯: 孟君君

 

近日,一封來自河南省駐馬店市西平縣小學教師的辭職信火了。寫信的是一名小學四年級班主任,此前,這位老師把學生在校默寫古詩的成績和照片發到了家長群裏,引發了部分家長不滿。老師在信中説:“沒有考慮到個別差生和家長的感受及自尊,給個別家長造成了嚴重的心理傷害。家長早上聲稱要我去登門道歉,如若不然就把我告到西平縣教體局。我很惶恐,深感自己專業知識的不足,不能勝任四年級班主任的工作,故申請辭去。”

最新消息是,河南省教育廳官方微信平臺上,發表了這位教師的一封公開信,以澄清事情原委,希望網友們不要再過度關注此事。西平縣教育體育局針對此事作出説明,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老師與家長充分溝通,當事教師未再提起請假條中流露出的辭職想法。目前,老師在正常上班工作,學生照常上課學習,家長也表達了對老師工作的理解和支援。

這起事件到此似乎有了比較圓滿的處理結果。但是,這起事件會進一步促進家校溝通,還是會增加家校的隔閡,走向其實並不樂觀。必須意識到,這名教師在被家長威脅要“登門道歉”否則就要“到教育局反映”的情況下,顯示出無奈、惶恐的情緒,以至於提出辭職,這雖然是個體事件,但卻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折射出當前解決家校矛盾、衝突,缺乏暢通的溝通機制的問題。對於個體,不應該再過度關注此事,但是,如何建立家校溝通的機制,維護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權利,卻必須引起深思。

此前,網友大都為教師提出辭職而心酸,但卻可能沒有思考,為何家長一言不合就要以“到教育局反映”威脅,而教師對這種威脅會有如此過激的反應?本來,家長對學校辦學、教師教學的不滿,向教育部門反映是正當的權利;而教育部門根據投訴進行調查,再根據調查結果進行處理,也是依法履行監管職權。

然而,在現實中,卻並不是這麼一回事。在有的地方,教育部門把有無投訴,作為評價學校辦學、教師教學水準的一個指標,不管投訴反映的問題是否存在,是否是學校、老師的責任,只要有投訴就有問題,因此,學校要求教師做到“零投訴”,教師為此感覺壓力很大。還有的地方教育部門,為息事寧人,儘快回應輿論,加快對當事教師進行處理,甚至不聽當事教師的申辯。如此一來,在一些家長看來,投訴就成為可以威脅教師的一個手段,然而,這已經造成家校關係的扭曲,因為反過來,孩子也會成為教師威脅家長的手段,這只會加劇家校之間的不信任。

這就要求地方教育部門在處理家長投訴時,必須依法依規,公開透明,堅持做到行政的歸行政,教育的歸教育。但我國中小學,教師委員會並不多見,對於教育教學事務,往往只能實行行政管理和評價,這導致教師面臨很大的非教學壓力,行政評審、評價也極大地增加了教師的負擔,以至於教育部部長在兩會新聞發佈會上,就明確提到,學校要拒絕“表哥”“表叔”(教師要填的各種表格),給教師減負。

除此之外,中小學還需要建立家長委員會。2010年頒布的國家教育規劃綱要,就明確提到要建立中小學家長委員會。教育部在2012年也出臺《關於建立中小學幼兒園家長委員會的指導意見》,要求中小學生和幼兒園建立家長委員會,發揮家長作用,促進家校合作,優化育人環境,建設現代學校制度。目前來看,家長委員會的落實依然任重道遠。

成立教師委員會和家長委員會,是建立現代學校制度,實現學校現代治理的要求。只有充分發揮教師委員會和家長委員會的作用,才能促進教師職業化、專業化發展,才能構建良好的家校共育機制,減少這種“舉報就辭職”的非正常現象。(作者:熊丙奇,係教育工作者)


新聞熱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