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專業選擇 熱門的不如適合的

發佈時間: 2018-06-05 09:05:12 |來源:光明日報 | 作者:劉海峰 |責任編輯: 孟君君

 

一年一度的高考又向我們走來。這個萬眾矚目的大考今年有一點新意,即首批00後即將走進高考考場。而大數據、機器人工程等熱門專業也成為2018年高考眾多考生關注的新焦點。

3月15日,教育部印發《關於公佈2017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的通知》,高校共新增本科專業2311個。2017年新開設“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高校數量達250所。2017年新增“機器人工程”專業的學校有近60所,預計到2020年,中國人工智慧(AI)産業規模將超過1500億元,帶動相關産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如此快速的增長和發展必然會産生大量的人才需求。2017年還增設“網路空間安全”一級學科,共有18所高校本科開設“網路空間安全專業”,16所高校新增了“資訊安全”專業。

人們對一些熱門專業的看法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新設的專業通常是順應時代的變遷而設立的,反映了社會和科技發展的現實需要,有的甚至是有些超前的,可謂“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預見了未來人才需求的趨勢。如電競專業從最初被批“玩物喪志”,到如今走進全日制本科高校甚至全日制重點本科高校,著力培養遊戲策劃和電子競技運營與節目製作人才。再比如網際網路相關的領域更新換代極快,需要培養大量的專業人才參與研發。人工智慧、大數據技術引領科技潮流,大學也就順理成章設立了相應專業。當然,學校自身專業設置也會考慮招生、就業等因素,只要招生容易,就業也不很困難,學校就有動力設置新的專業。

不過,高校新設專業也有一些受人詬病。曾有機構就此問題做了專項問卷調查,數據顯示,57.6%的受訪者認為某些專業人才培養定位不明,學生成為“小白鼠”;48.1%的受訪者認為高校新專業設置一味趕時髦,噱頭大於內容;47.4%的受訪者認為新設專業的師資、場地、設施配套不到位,壽命短;35.6%的受訪者認為其廢立隨意,缺乏科學論證;35.5%的受訪者指出招生簡章説明不清楚或誇大其詞;29.8%的受訪者認為功利主義導向,忽視學術研究。

某211高校的媒體創意專業設立於2011年,只招收了三屆學生,2014年就停止招生。當高校僅僅考慮經濟收入和學校規模等利益因素時,社會新熱點,催設高校新專業,這就會造成很大問題。另外,有些學校盲目跟風,開設的專業名稱很時髦,但是學校並不具備相應的師資和教學條件。一個典型的例子是,前些年動漫産業發展很快,很多學校紛紛創辦動漫專業,但是動漫産業對人才的專業水準要求更高,這樣人才培養輸出與市場需求就不匹配。

專業的冷熱確實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曾經非常火爆的熱門專業,十年之後可能就找不到對口工作,而昔日不被人看重的專業可能變成熱門專業。例如,1977年恢復高考時,廈門大學文科錄取均分最高的是中文系,其次是筆者考上的歷史系,理科錄取分數最高的是數學系。當時人們崇尚的是文史哲、數理化或者基礎學科,而當年的會計專業據説是文科分數最低的專業。可是,20世紀90年代以後,會計學成為廈門大學最熱門、錄取分數最高、就業最好的專業,而文史哲等卻成為相對冷門的專業。

又如法學專業。我國自恢復高考、改革開放以來,法學教育專業也經歷了一個從熱門到過剩的急劇轉變。法學曾經被視為收入體面、前景光明的好專業,也是相當長時期內考生填高考志願時的熱門專業,於是許多高校一擁而上,幾乎所有本科院校都辦了法學專業。結果法學專業畢業生連年就業遇冷,從社會急需專業變為“部控專業”(又稱“國控專業”,即國家控制布點的專業),到了被某些機構列為“就業紅牌警告專業”。

高考熱門專業往往跌宕起伏,有些專業則是冷熱交替。例如,因為“農”字打頭,學生往往不大喜歡報考農業大學的專業。農學在20世紀90年代到新世紀初,有好些年都屬於冷門專業,以至於許多農林大學曾經聯合要求主管部門能夠允許更名,去掉“農”字頭。但農學是一個很大的專業類別,其中有一些與時俱進的時尚專業,如林學中有風景園林專業,草學發展出高爾夫草坪專業,釀酒工程分化出葡萄酒工程專業,動物醫學中有寵物護理專業。尤其是現代農業技術發展很快,掌握相關技術,往往可以帶動許多人致富,因此現在有些農學的專業也頗受考生的青睞。

因此,考生在選擇報考專業時,不僅要看專業名稱是否新穎動人,更重要的還是看是否符合自己的興趣和專長。因為專業冷熱不是恒定的,尤其是時代發展變化越快,未來機遇越是難以預測,而適合自己才是最好的。而高校在設置新專業時,不僅要看專業是否能抓眼球,更重要的是賦予新專業科學週密的規劃設計和根底深厚的內容供給。因為畢竟專業不是辦得越多越好,辦好辦強才算成功。(作者:劉海峰,係廈門大學考試研究中心主任)


新聞熱圖